深度调查:企业复工有六难

2020-02-23 08:14:43 太阳能发电网
停工、停业、停产,封村、封路、封小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经济几近停摆。损失有多大,已经有无数的个案和众多宏观的分析。当下,只有快速复工,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没交的订单赶出来,该花的钱赶紧花出去,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撰文称,就怕疫情没有了,工厂也没有了,社

第四难:疫情责任承担难,急需设立特种保险


通过前三关,企业顺利复工,但企业主头上还悬着一把利剑,让人提心吊胆,那就是万一因为复工出现聚集性感染,谁来负责?


东莞当地媒体消息,2月15日,龙华区福城街道对复工企业进行“回头看”检查时,发现辖区复工仅一日的新某(深圳)有限公司存在复工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现场随即查封,责令其停工整改。


2月16日,杭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和建设工程复工复产的通知》,明确企业复工“六个必须”,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动配合属地政府开展防疫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自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杭州有企业负责人说,现在只能考虑尽快复工的问题,再不复工,企业就要垮掉了。至于复工后万一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的情况,要怎么承担责任还顾不上去想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地方要求企业复工必须交保证金。比如,江苏连云港经济开发区要求,企业法人代表需个人向区防控办(区财政局账户)上缴保证金10万元。企业车间主任保证金5万元,班组长保证金2万元,职工个人2个月工资,需上缴到企业自己的防控办。


但在舆论的压力之下,该开发区最终没有执行企业复产法人代表保证金制度。


一家国有企业的高管坦陈,复工风险大,先不说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如果有员工感染患病去世,很可能要面临每人两三百万的赔偿金额。“公司现在对全员复工还是比较谨慎。”


江西南昌一家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按照规定,企业要复工必须签订责任状,压实防疫责任,如果企业复工后出现聚集性感染,哪怕只有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要按照安全事故处理。这意味着企业参加招投标会受到限制,被竞争对手诟病,承接业务就很难,甚至导致企业关门。“这就非常严重了,风险太大,谁能保证不出现这种情况呢?就算可以复工,我也不敢复工。”他说。


在目前的风险责任制度下,复工还是不复工,是艰难的选择,甚至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选择。


针对当前复工企业在员工人身安全、营业中断损失等方面面临的风险,建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保险机构加大力度设立特种保险产品,以满足企业的保障需求,免除他们复工的后顾之忧。


第五难:产业上下游配套难,急需畅通物流,打通产业链


满员复工之后,企业又将面对什么新的障碍?


“我们2月10日开工,两天后,仓库就堆满了,货出不去,复工有什么用?”2月17日,湖南一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副总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前他们复工复产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物流。


该公司的原料运输主要通过水路,走航运经长江抵达岳阳码头,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但是,公司生产的货物发出去主要走公路运输,公路运输遇到了障碍,没办法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


他说,公司正在想办法解决,也愿意承担一部分额外成本,如提高运费价格,可没有司机愿意跑。一趟车出去跑长途送货,短则一两天,长则好几天,车加油的问题不大,可只要一出现点故障,要维修就头大了,现在几乎没有修理店开门;司机要吃要喝要休息,饭店、宾馆也几乎不开,路上有时候买瓶水都不方便。“这些还是次要问题,主要是出去一趟可能就被挡在路上回不来;如果顺利回来了,至少要被隔离14天观察,谁还愿意跑?隔离这14天的工资谁来发?”


发不了货,下游的经销商只能干着急。这位食用油企业的副总经理说,公司有生产基地在岳阳,毗邻湖北,隔着长江遥遥相望却不能送货,在湖北有不少经销商,没办法进货,原来的存货都快卖光了。


食用油生产的副产品之一是豆粕,用于饲料生产。但现在物流断了,他们供不了货,而湖北不少养殖企业现在很艰难,养殖场买不到饲料,很难熬,“鸡都只能喝水了。”


湖北是养殖大省,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湖北日需饲料近12万吨。而截至2月15日不完全统计,全省440家饲料企业中,有95家饲料企业已复工复产,有173家饲料企业申请复工,日供饲料1.63万吨。


日需饲料近12万吨,而日供饲料1.63万吨,缺口依然巨大。


这仅仅是一个小案例,但反应了一个产业链上的系统性问题。物流断了,整个上下游就断了,企业自身难以解决这个困难,甚至是单靠一省一地也很难解决。


一家市值超千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总裁分析,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包括,一是市场需求比较低迷,国内工程项目开工率很低;二是从生产看,员工复工到岗受影响,物流和上下游供应链均受影响,三是有产品发不出去货,有的产品运到一些地方都被劝回,国际市场要检疫、清关就更困难。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的家具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原材料、销售市场“两头在外”。有当地家具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称,受疫情影响,外地的原材料进不来,赣州港没法清关,政府允许复工,但企业还是没办法。


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负责人也反映说,其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出口,但现在没法检疫、清关,公司人员也出不了国,复工也没有用。


上述千亿级企业总裁认为,全球生产供应链体系、上下游供应链复工起码要达到60%的比例才会有协同作用,才适合龙头企业全面复工。


第六难:现金流难,需要金融财税齐发力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还不够,企业复工后要活下来,还要有充足的现金流。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认为,停工停产致使企业收入锐减,错失春节消费置业黄金期,但同时房租、员工工资及社保、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企业现金流压力剧增。


东莞一位从事原料制造行业的小工厂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受复工时间拖延影响,企业的资金已经出现了“断流”的迹象,如果3月初左右还不能复工,那他将会关闭工厂,就地遣散工人。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朱武祥调研了995家小微企业,结果发现,34%的企业称它们只能维持一个月,33%的企业可以维持两个月,近18%的企业可以维持三个月。


各地对企业复工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小,一些从未获得过商业贷款的企业与银行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疫情期间,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出台《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实施方案》,给出诸如加大信贷资源配置、扩大并下放信贷业务权限、放宽突破借贷制度权限、简化业务流程、实行利率优惠等16条“干货”。长沙芙蓉口罩厂就是获益者之一,用信用贷款的方式获得1000万元贷款,这是该企业自成立来获得的首笔商业银行贷款。


为支持企业渡过难关,2月18日,国务院送出大礼包: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有一个缓冲期。同时强调,加快落实已出台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



作者:李永华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