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年终盘点:努力的乌鸦不一定有水喝,喝到水的乌鸦却必须不断努力

2020-01-07 20:59:21 太阳能发电网
风停的时候,曾飞在风口的猪会摔死,会飞的乌鸦能活下来,但找水喝的能力决定谁飞的更久、活的更好。2019年是光伏产业补贴退坡关键一年,起到承前启后作用,年内出台竞价申报政策大幅降低了补贴强度,一只脚已迈入了平价上网时代。借助海外市场的增长,光伏上、中游市场保持稳定,但分化明显;依赖政策的国内光伏下游市场出现一
技术决定喝水时是否存在巨大障碍


技术能力和路线是瓶子形状,可能成为决定乌鸦生死的关键所在。


目前的光伏产业,伴随政策引导与成本压力,技术迭代加快。经典瓶子逐渐式微,各种装水的新瓶子形状各异,陡然加大了能否喝到水的风险。


按照传统的光伏技术路径分类看,硅基薄膜电池技术早已被淘汰,化合物薄膜电池技术(CIGS/CdTe/GaAs)规模有限,多年来被晶硅持续降低的成本所压制,而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技术目前仍在研究阶段,晶硅电池的优势从未像今天这么


同样在2008年前后引入欧瑞康硅基薄膜电池生产线的正泰和天威薄膜,前者果断转型晶硅赢得广阔发展空间,而后者加大资金上马非晶微晶叠层项目后,最终归于破产。


汉能坚持薄膜电池技术路线,同时拥有硅基薄膜、CIGS和GaAs电池技术的大量装备和人才,保持有CIGS和GaAs电池组件多项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终因终端市场无法规模应用陷入困境。汉能异质结电池技术(SHJ)2019年已刷新三次世界纪录,但超前的技术没有规模和成本的支撑,无法有效挽回局面。


晶硅电池细分技术路线的竞争暂时也分出了胜负。单晶电池持续扩大领先优势,2019年占比将超过60%。随着隆基、中环、晶科等单晶硅扩产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2020年该比例仍将大幅上升。


图3 单晶多晶占比一览


2015年起,金刚线切割技术得到推广,单晶叠加高效电池的优势明显,在国内政策推动下成为主流,形成了单多晶路线竞争的分水岭。代表企业隆基抓住机会迅猛发展,2019年上半年营收141亿,同比上涨41%,净利润20亿,同比上涨54%。而多晶硅龙头企业保利协鑫,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100.02亿元,同比下降9.3%,净亏损为7.51亿元。


瓶子成为制约因素时,更换瓶子可以发展的更好。近年来晶科能源积极扩产单晶产能,2019年的单晶产能占比接近80%,自2016年以来连续多年稳居组件出货榜首。而老牌光伏龙头企业阿特斯坚持全球化路线,80%的业务分布在国际市场,对冲了其多晶产品为主的技术路线带来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阿特斯新扩产的电池产能中,已可实现单多晶的切换。


高效电池技术中,PERC技术优势不断被强化。据PVInfoLink数据显示,PERC电池2019年全球产能达到96GW,增长超45%。


图4 PERC电池产能快速增长


晶科能源2019年PERC电池占其电池总产能的比例高达90%以上。


技术的壁垒一旦形成,优势一方会不断加高加固,继而延迟技术的迭代。最有希望挑战PERC的是N型高效电池技术,目前看PERT和IBC技术性价比远不及PERC,前景不佳;而N型TOPCon和HJT技术虽可破解PERC电池效率的瓶颈,但目前成本仍需持续下降。


上澎、晋能、钧石等已量产HJT电池的厂商因2018-2019年光伏电池和组件市场价格快速下跌而导致扩产计划延迟或暂缓。而通威、爱康、东方日升等也纷纷押宝HJT技术,但基于同样原因,建厂投产计划也受到一定影响。短期内若能在关键设备和材料方面实现国产化和规模化,凭借诸多优势,HJT技术有望成为重构光伏产业秩序的急先锋。


因TOPCon技术可从现有产线升级,晶科、晶澳、天合和隆基等PERC技术路线的优势企业已投入相关研究,这可能为目前庞大的PERC产能技术升级找到一个出口。


硅片尺寸是下一个制造技术壁垒的领域。目前隆基通过超大规模扩产,护送166mm尺寸进入主流市场,而协鑫主推的210mm尺寸更具优势,虽不能兼容现有设备,但在新产线使用可以使组件成本下降16%以上,降幅远高于使用166mm电池片。哪个规格会成为市场接受的主流,对相关企业具有深远意义。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通过梳理发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在不断增大。但在买方市场下,若缺少规模和成本竞争力,企业虽拥有领先的技术能力也很难转化为优势,影响喝水效果。


 



作者: 来源: 能源发展与政策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