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00时黄金时间播出的《经济半小时》中,以近13分钟的时间播出新闻记录片《光伏电站“长庄稼”》,对正泰新能源的光伏治沙成功范例予以了盛赞。该纪录片详细解读了在号称“死亡之海”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中,光伏电站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突出作用,高度赞扬了
该光伏电站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光伏电站的组件阵列具有挡风防风的效果,能有效阻止沙丘的移动,电站周边种植的植物也可起到固定沙丘的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光伏板的遮光挡风可使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少800mm/年,可降低风速1.5m/s,有效地改善了植物的生存环境。板下、板间种植优良甘草、牧草及地被植物,采用微喷、膜下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最大程度节约了地下水资源,比常规沙漠种植及灌溉模式节约用水 90% 以上,提高植物成活率30%以上。土壤肥力逐年增加,光伏项目寿命期结束后,土地由荒沙变为良田,实现土地增值。
光、热、电、草、畜、禽一体化发展,循环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明显。每年可发电3 亿度,同时带动种植、养殖业蓬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了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不仅生态区域生态明显改善,沙区经济不断发展,而且成功创建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如今,一排排组件在万里晴空下排列整齐,而每排组件间的空地上,生长繁茂的牧草、药材和农作物,让这里几乎看不到“沙漠”的影子。在今天的库布其沙漠,已经形成了“防沙治沙—生态修复—产业开发—土壤改良”的一体化生态循环产业链,建立了一套成熟可复制的治沙体系。其中,正泰新能源光伏治沙的成功探索,更是库布其治沙“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
正泰不只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投建了沙光互补电站,在西部的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地累计投建沙光互补电站近1.5GW,为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据悉,正泰新能源因其在库布齐沙漠光伏治沙中的成就,将被邀请作为可再生能源促进荒漠防治案例,代表中国光伏企业参加于9月2-13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第14次缔约国大会。
新闻记录片《光伏电站“长庄稼”》认为,未来,光伏发电将成为大部分地区最经济的能源类型,随着技术进步的驱动,光伏发电成本将不断下降,光伏治沙模式也将会进一步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王捧生)
作者:王捧生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