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光大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事件2019年6月2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的通知》(发改运行〔2019〕1105号,详见附录,以下简称“本次通知”),总体包括:(1)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2)支持中小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3)健全
降成本背景下,支持中小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
根据新电改配套文件,“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应为接入电压在一定电压等级以上,容量和用电量较大的电力用户”。新电改推进以来,受制于准入条件等因素,中小用户电力市场化参与程度较低。
在2018 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煤炭、钢铁、有色、建材)全面放开发用电计划试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小用户用电有望成为市场化交易的重要增量。
本次通知明确强调“积极支持中小用户由售电公司代理参加市场化交易”,且中小用户参与方式灵活(亦可保持现有购电方式)。在降成本背景下,中小用户将有效分享改革红利。
电价形成机制的“质变”
多年以来,电力行业因电价机制的非市场化而被产业投资者、二级市场投资者所诟病。
参考2018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电力用户试点,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全面放开经营性发用电计划后,“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将占主导地位,电价由发电成本和电力供需情况决定。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将引发电力股投资框架的变化,长期影响不宜低估。
清洁能源优先保障,价格竞争大势所趋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 2020 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并对风电、光伏、水电、核电提出对应的消纳目标。
为缓解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本次通知提出重点考虑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保障性收购,保障工作视电源类型、区域差异而定。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2019年1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优先发电优先购电计划管理的通知(发改运行〔2019〕144号)》,优先发电价格按照“保量保价”和“保量限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且前者比例逐年递减。
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清洁能源比例和电力市场化程度提升,清洁能源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
风险分析
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度低于预期,上网电价超预期下行,用电需求低于预期等。
作者:王威、于鸿光 来源:智通财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