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光 分享感动——正泰新能源“锦绣光伏”媒体训练营圆满落幕

2019-05-23 13:03:28 太阳能发电网
5月14日上午,由正泰新能源发起的“锦绣光伏”媒体训练营一行(以下简称“锦绣光伏行”)从全国各地出发,前往共同的目的地——包头。本次训练营集结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上海太阳能学会、清华大学社科院、新华网、新浪财经、浙江日报、中国改革报、光伏們等众多行业同仁和媒体老师,20多人的队伍历时四天,从沙漠戈壁到田园牧

牧民杨凤祥


光伏电站修复沙漠生态、生产清洁电力的同时,还能实现精准扶贫,通过提供组件清洗、园区养殖等工作机会为周边贫困的牧民带来持续的经济创收,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5万元。“自2018年搬入园区,我已经种植了100亩玉米和20亩苜蓿,鸡鸭鹅虽然只有几百只,但预计明年将达到3000-5000只,年收入超过十万。” 现已56岁的杨凤祥便是库布齐沙漠光伏电站的受益人,回想以前的生活满是感慨:“以前我们骑着马不敢离开前面的人100米,否则骆驼的脚印便一点也看不到,而现在附近基本没有更大的风沙。


行业专家观点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继江博士及其“能源转型考察团”一行也来到库布齐电站项目考察,并对电站“社会+生态+经济”的模式予以肯定,认为这不仅能增加电站本身产生的价值,更能对环境、对周边牧民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善。


何继江博士


同时,何博士倡导将来光伏应该和治沙更好地联系到一起。将来对光伏项目的补贴应该以创造生态效益为标准,对于能够创造生态效益的项目要给予更多的支持。而沙漠光伏不仅能够有效治理沙漠,也能够实现良性循环,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02

执情怀深耕三产融合 携光伏打造田园牧歌——江山农林光互补电站


从内蒙古库布其转战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锦绣光伏行到达行程第二站:正泰江山200MW林农光互补电站。项目地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毗邻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旅游景区,可谓奇山秀水,生态富美。


江山电站是国内少数较大规模的农林光互补地面电站之一,占地6300亩,年均发电量2亿度,可满足江山市 10 万户家庭、40 万人全年生活用电需求。运营25年,可减少碳排放453万吨,节约标准煤163万吨、节水 912 万吨。同时,江山电站践行惠民利国的价值理念,按照“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开发建设,在打造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同时,同步建设华东地区大规模中草药种植基地。经过3年的拓荒治理,曾经的荒土地变为良田,成为当地工业观光和生态旅游的“新名片”。

 


正泰农业公司曹解洪


针对中草药种植基地的建设,正泰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公司,聘请了浙江省中药材产业专家库专家、江山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李潮等专家顾问,全程深入参与江山项目地的中草药种植。在专家团的带领下,光伏板下大规模种植了铁皮石斛、芍药、覆盆子、白术、金线莲等适应当地环境的中草药植物。同时,正泰成立光伏农业研究院,汇聚南北方各类农业资源。经过气候与土壤的分析改良,项目地已规划建成“四个一”:一千亩中草药、一千亩蔬菜、一千亩猕猴桃、一千亩油茶干粮。据正泰农业公司负责人 曹解洪介绍:园区雇用当地农民进行种植养护,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帮助近千户农民实现增收。在正泰和当地农户悉心管理下,园区蔬菜、药材基地入围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18年度种植业“五园创建”省级示范基地名单,并获评省级放心菜园。“光伏蔬菜坚持有机种植,油茶的果实可以榨油,这些农产品每天都配送到正泰的食堂,让3万名员工都能吃上放心菜。” 曹解洪骄傲地说道。


农业专家观点


作为农学资深专家的李潮老师,他认为农光互补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且不能更不该简单地用经济收益来衡量。农业投入是一种情怀,农业的出路在于三产融合。农业与光伏的结合应以生态为重,生产清洁电力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且能有机融合,拓荒还耕形成有效的生态治理,成立农业公司进行科学地改良、种植和加工,并市场化地解决消纳问题让正泰员工吃上放心菜,这其中折射出的是正泰浓厚的人文情怀,也是正泰人立足发展国内标杆光伏农业的气魄。

 


农业专家李潮


 



作者:正泰新能源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