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施正荣

2019-04-04 18:00:26 太阳能发电网
施正荣“回来了”。他看上去非常洒脱,整个人神清气爽,心态应该很好。这是在去年无锡新能源大会的现场。有意思的是,当初刚回国创业时,上台讲话都磕磕巴巴的“施博士”,如今再次站在聚光灯下,却开始了“脱口秀”。在这次长时间的演讲中,施正荣劝大家不用改行,这位光伏产业曾经的“拓荒者”很感慨:“不知不觉我们都变老了,接力

成为“有钱人”


施正荣出生于1963年2月10日,家乡位于江苏扬中一个名叫“太平”的小村庄,但由于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太平村变得并不太平。这年2月10日,一位陈姓农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同时,邻舍施家因生了个死胎,全家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由于陈家已有一儿一女,无力再抚养两个小孩,于是决定将双胞胎中的弟弟,过继给施家,取名施正荣。这样的境遇让他从小要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成为光伏行业内诸多大佬中,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


1988年,施正荣远走澳大利亚,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2002年“The Right Livelihood”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施正荣以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后任该中心研究员,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2000年,施正荣下决心回国创业。他拎着小挎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带着技术和4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中国内地转了七八个城市。每到一个城市,他都声称: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众所周知,最终为豪言“买单”的是江苏省无锡市。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共占25%股份,日后轰动全球光伏产业的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尚德在无锡市领导的帮助下完成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12月,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融资4亿美元,施正荣一下子成为了华尔街的宠儿,施正荣也以23亿美元的身家,荣登中国新首富。

 


几乎不可想象!曾经的乡村青年,如今却成了中国首富,如此反差,那还一种怎样的心境?“就像成功人士说什么都是对的一样”,施正荣被捧为财富神话。2007年,他被英国《卫报》评为“能够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无锡尚德更被誉为“光伏界的微软”。


尚德上市当天,施正荣对友人说过一句话:“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挣一分钱,我就花钱。”


财富无疑给了施正荣前所未有的自信,更放大了他的个性。在尚德成立的头几年,施正荣经常去生产车间,喜欢在食堂和工人吃饭,工资也只领该得的四分之一。2005年,尚德在纽交所上市之后,身价暴涨的施正荣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他做了两件事情:在上海成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高调做公益;在无锡新区修建尚德电力总部,其中的一整面全球面积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幕墙,成为无锡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同行都感慨:“去了尚德才觉得自己是乡镇企业。”而当尚德如日中天时,这位海归博士雇用6名保镖24小时保障他和家人的安全。


为了参加达沃斯论坛,施正荣不惜斥资20万美元包机前往。他与美国副总统戈尔共进过晚餐,与英国查尔斯王子谈过合作。在他的车库里,停放着近十辆豪车,包括三辆雷克萨斯,一辆宝马,一辆奔驰S600,一辆顶级宾利,一辆路虎,一辆沃尔沃......见不同人时会开不同的车。


施正荣似乎也成了一个好面子的人。只要有一个老外在场,便要求高管们必须说英文,他偏爱那些“简历光鲜、有跨国公司背景和海外生活经验的高管”。曾经一度木讷少言的“施博士”,也开始在各大论坛“指点江山”。


2008年底,因为海外市场需求量出现下滑苗头,在一次新能源行业峰会上,主席台上的施正荣指着诸多同行大佬和政府官员说:“你们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


成为中国首富,成为“有钱人”后,施正荣似乎开始“变了”。


但了解他的人说,他留给自己的那一面没有变,变的是给别人看的那一面。


数年后,当有媒体当面提到施博士面对财富的变化,这位曾经的“首富”再次重审:“我是一名技术型企业家,我一直认为财富只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和事业的副产品。”



作者:黑鹰光伏 来源:雪球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