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交响曲
在最红火的时,企业的诸多弊病很容易被遮掩。
但当危机爆发时,这些弊病犹如浅埋的地雷,极易被引爆。而这些弊病,又多源自于企业家本人。
晶澳的稳健得益于靳保芳个人的管理风格。
这位最年长的首富不抽烟,不穿名牌,不打高尔夫。早年间,即便去香港出差,住的是最普通的宾馆,吃路边摊。
据称,数十年来,靳保芳对时间的分配一如既往:三分之一时间在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在考察市场,三分之一时间在学习。
与靳保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施正荣。当尚德如日中天时,这位海归博士雇用6名保镖24小时保障他和家人的安全。
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他信心膨胀,对光鲜亮丽的追求亦达到顶峰。
为了参加达沃斯论坛,他不惜斥资20万美元包机前往。他与美国副总统戈尔共进过晚餐,与英国查尔斯王子谈过合作。
在他的车库里,停放着近十辆豪车,包括三辆雷克萨斯,一辆宝马,一辆奔驰S600,一辆顶级宾利,一辆路虎,一辆沃尔沃。
这位光伏教父亦被指责缺乏管理智慧。
细腻的感情世界,使施正荣在管理时缺乏管理艺术。他偏向选择和自己感情交往深的人担当重任,比如让自己的中学物理老师担任公司的主管。
此外,他还偏爱聘请有深厚跨国公司背景的人组建团队,搜罗了全球光伏产业半数以上的华裔科学家和国外著名的光伏材料学专家。
但这导致“老员工”与“外来客”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而当二者之间矛盾爆发时,施正荣又缺乏足够的智慧平衡彼此的关系。
与施正荣齐名的苗连生有着截然相反的个性。他极力培养英利的早期创业元老,让他们获得财务上回报的同时,亦不断在精神上进行熏陶。
20多年来,只要不出差,苗连生每天早上7点一定穿着工服,率领所有高管守候在英利厂区门口,对每个来上班的员工高喊:早上好。
尽管这种“家长式”的管理风格受到质疑,但英利在行业内被公认为是战斗力最强的光伏企业。
但老苗时运不济。当英利布局六九硅业时,恰逢多晶硅暴跌;当他决定“二次创业”,千亿决战下游光伏电站时,国内下游分散式电站市场尚未成熟。
不过,当危机来临,英利的高层管理人员鲜有离职。
英利现任董事长王亦逾便是例证。
早年间,他曾担任普华永道的高级审计经理和审计经理。这位喜好滑雪和自行车的上海人看上去与英利的风格格格不入。
在2006年加入英利时,他曾认为自己在这家位于保定的公司“待不了多久”。但11年后,他却成为苗连生的“接班人”。
朱共山则“嫉慢如仇”。在布局多晶硅和硅片时,协鑫皆因在最短时间内的布局,取得最佳战略时机。
这位“世界硅王”认为,他的忧患意识要强于其他企业家。
三年前,他在接受《英才》杂志采访时曾说,“企业创新是永恒的,要居安思危,如果今天不努力,明天倒下的就是我”。
但在真正进行布局时,朱共山采取的策略并非一拥而上,而是分步进行。
在布局多晶硅时,江苏中能是在第一条1500吨的生产线投产时,才决定启动第二条。
与朱共山采取相反策略的是彭小峰,这位好赌的江西首富动辄砸下百亿资金,建设万吨级生产线。当危机来临,赛维的命运已注定。
在经历四年前的“520事件”后,汉能曾危机重重。
事后,李河君承认,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并反思公司步子迈的太快,“大企业病”严重。
时隔四年后,汉能以“私有化”重回公众视野。
对企业家而言,最大的考验不是身处顺境,而是跌落谷底时的反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