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中国储能企业的现实选择

2019-03-14 16:22:26 太阳能发电网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正成为众多储能企业的现实选择。1、全球储能版图  世界储能高涨的潮汐,正在工业化国家中来回涌荡。  整个2018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涌现出多头并进的态势。项目迅速累积、场景不断扩大,储能的市场容量,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在增长。  在亚太、北美和西欧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正成为众多储能企业的现实选择。

1、全球储能版图


  世界储能高涨的潮汐,正在工业化国家中来回涌荡。


  整个2018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涌现出多头并进的态势。项目迅速累积、场景不断扩大,储能的市场容量,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在增长。


  在亚太、北美和西欧,一些拥有良好电力工业基础和广阔新能源市场的经济大国,理所当然的引领了这股浪潮。储能世界的活跃竞逐者,也是当下全球经济革新的主要玩家。电储能这个让工业、能源万物互联的新兴产业,被怀抱野心的工业强国,不约而同地视为赢得未来的关键基石。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其中,韩国、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这七国,占据了2018年全球新增电储能市场的94%。纵使放到2000—2018年这个时间纬度上,这些国家同样占据了94%的市场版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韩国。2017年他们的储能体量,尚与中国处于伯仲之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韩国骤然发力,新增投运项目装机1580.3MW,全球占比高达45%,将同样高速增长的中、美、欧各国,大幅甩在身后,隐然间取得了“超强”的位置。而其余六国,则处在第二、三阵营之中。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545.7MW,同比增长288%。累计装机已达到6472.3MW。这是一个如同高速运转的原子世界,运行轨迹出人意料,排名次序也朝夕变幻。


  从各国爆发的场景来看:中国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电网侧和用户侧,韩国则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用户侧,英国以辅助服务为主,而美国、澳洲则得益于包括户用储能在内的用户侧市场。


  除了上述七国之外,无论是加拿大、法国和葡萄牙这些老派欧美国家,还是印度、巴西这些新兴经济体,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拉抬之下,也正迎头赶上,相继发布了雄心勃勃的储能计划。这些国家的加入,让全球市场需求更为强劲多元。


  各国的市场禀赋不同,也让爆发点各有千秋。在电网改造、可再生能源并网这些动力的驱使下,世界储能由需求开始,遵循着地球村过往的贸易轨迹,开始形成一个广泛响应、彼此联结的商业市场。


  海外的诱惑


  在上述国家中,以中国的储能市场最为尴尬。中国虽然是动力电池大国,但是在电储能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电网侧储能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与价格疏导机制,短期来看,只能是寡头的游戏;在用户侧方面,工商业电价政策的不确定、不断缩小的峰谷价差对储能项目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让不少已经立项、投运的用户侧储能项目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


  而与行业拥挤、利润稀薄的国内市场相比,国外的储能商业化模式已经较为成熟,更有诱惑力。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需求大户”本土的电池产能明显不足,放眼整个欧美都没有一家像样的电池厂。因此,抓住国际市场,无疑是当前国内储能企业的市场机会之一。


  国内惨烈的搏杀已让比亚迪萌生退意。2018年8月,比亚迪储能事业部干脆宣布退出国内竞标绞肉场,不再参与国内的储能招标项目,只做储能设备的供应商。比亚迪之所以敢这么“任性”,也是有其强大的海外业务做支撑。其在欧美市场的成绩,业已成了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新标杆。


  从201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电池和光伏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海外储能市场。


  2018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四倍。在光伏“5.31”新政之后,阳光电源对光伏、储能业务进行了合并,依托海外光伏营销渠道的优势,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相继在美国、德国、日本市场完成了突破。


  比亚迪、阳光电源在海外布局多年,有着难以超越的优势。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亚太、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更值得被关注,去年双登在阿富汗就中标了8000万美元的EPC业务。


  国内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激发了更多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欧美,甚至在贫穷落后的非洲和中亚,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在电力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电池储能企业极有可能再次复制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路径,产在国内,销在国外。


  2019年,中国的电池制造商、储能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正在加速,“走出去”,变得可行亦可为。一方面是中国企业有走向全球市场的愿望与需求,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情况变化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18年韩国储能项目激增导致LG、三星专注于韩国市场之后,海外市场的电池系统成本和储能成本开始攀升,这为中国企业提供难得的机会,国际储能项目开发商与集成商必将进一步加大从中国购买电池。


  在电池行业,日韩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业内公认的是,技术最好的是日本企业,性价比最高的是韩国企业,进步最快的是中国企业。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补贴在短短几年之间奋起直追,中国企业在世界电池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国际储能市场三元电池占据主导不同,中国储能市场主打磷酸铁锂,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根据去年电网侧储能项目批量电池组招标采购信息中已公布的中标价格计算,中国的储能电池组的平均价格为1073元/kWh,比国际市场上储能电池组的平均价格低30%。可以预见的未来,凭借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电池、储能行业有望像光伏行业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作者: 来源:储能100人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