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莱特能否踩对光伏行业“机遇期”?

2019-03-13 16:02:00 太阳能发电网
3月12日,福莱特玻璃(06865.HK)一则年度业绩报告向外界披露了其2018年全年的盈利状态。  据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福莱特玻璃实现营业总收入30.64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减少4.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3月12日,福莱特玻璃(06865.HK)一则年度业绩报告向外界披露了其2018年全年的盈利状态。


  据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福莱特玻璃实现营业总收入30.64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减少4.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减少9.13%;基本每股收益0.23元。

 
  据悉,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最早进入光伏玻璃行业的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光伏玻璃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其主营业务为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玻璃用石英矿的开采和销售和EPC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等,其中,光伏玻璃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其经营模式一般采用工厂和工厂之间的订单化生产模式和直销模式。该公司在2015年11月2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后,今年2月15日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福莱特玻璃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已然不是第一次了。据福莱特财报披露,2017 年公司全年净利润为 4.3亿元,同比下降 29.30%,面临较大的业绩下行压力。


  由此一来,连续两年的净利润下滑不免让人心生疑窦:福莱特玻璃到底怎么了,未来仍旧可期?


  福莱特玻璃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从上市到现在,福莱特这一路走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据悉,福莱特玻璃于1998年做玻璃产品贸易起家,2000年开始从事浮法玻璃的深加工,2006年才开始生产光伏玻璃。公司首次申请IPO是在2012年。


  彼时,由于国内光伏企业产能过剩、过度依赖欧美市场,欧洲主要装机国需求减弱影响,行业出现快速衰退。处在光伏企业上游供应链的福莱特同样陷入低谷。其当时的主要客户包括尚德电力、英利集团、天合光能、韩华新能源等,均处于巨亏状态,最大客户尚德电力甚至走到了破产重整。


  有分析认为,福莱特玻璃净利润迅速下滑,分别为3.72亿元和5988.3万元。这也导致公司当年希望通过A股IPO跳出行业困境的美梦破碎。


  随后,光伏行业回暖出现抢装潮,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5 年至 2016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4.3 亿元、6.03亿元,大幅上升。


  不过,到了2017年福莱特又遇到了净利润下滑的这一道“坎”。


  2017 年福莱特玻璃净利润为 4.3亿元,同比下降 29.30%。对此福莱特玻璃表示,此次利润减少主要由于光伏玻璃平均售价的下降和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进而令该期间销售成本增加。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福莱特玻璃产品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所构成,报告期内这两项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80%以上,其中原材料的主要构成为纯碱和石英砂,燃料及动力的主要构成为石油类燃料和天然气。燃料、纯碱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会对其原料供应及成本控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福莱特玻璃整体的盈利水平。


  由此可见,福莱特玻璃受原材料的的影响较大,这也意味着降低原材料的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2018年,福莱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减少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减少4.50%。


  根据行业相关消息来看,福莱特2018年业绩波动主要与政策有关。


  去年5月,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受此影响,以福莱特玻璃为首的部分公司的主要产品光伏玻璃的市场价格便有所下跌。同年3月,相关部门围绕光伏行业出台相关政策和意见比如《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使得国内光伏装机建设出现限制,进而减少了光伏玻璃等配件的采购力度,最终不少光伏制造业下的相关企业随之降温,其中也包括福莱特玻璃。




作者:筠筠 来源:格隆汇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