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看到,三年之后,我们在高效多晶的目标是做到22%的平均量产水平。说完高效多晶的情况,可以进入到今天的主要话题,鑫单晶在协鑫集成目前的发展情况。
鑫单晶主要想介绍三个层面:电池、组件以及光衰进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个阶段大概170万片的结果,最开始采用了5BB的工艺,平均效率在21.2%到21.3%左右,同时组件档位功率应该是在305瓦左右的水平。在这样一个鑫单晶的概念上,我们叠加了多主栅,这样的工艺是可以做到接近22%的水平。
大家可以看到,鑫单晶要真正达到量产,主要有五个问题:第一是成本,第二是拖尾,第三是外观的问题,第四个是LeTID,最后是三类片的质量问题。左边这个图灰色的框框,可以看到拖尾的问题影响平均效率。同时可以看到,包括研发的平均量产效率可以做到22%的水平。
鑫单晶基本上是采用单晶高效电池的工艺,但三类片采用湿法黑硅工艺可以比较完美解决表面的外观问题。可以看到,目前三类片的效率不到21%,这只是第一阶段的结果,2019年三类片的平均效率也可以到21%。
再看一下EL的问题,第一阶段红色的圆圈一些缺陷造成了效率偏低的情况,但是这些没问题,我们通过第二、第三阶段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第一阶段在硅片端采取了一些主要的改进措施。大家可以看到第二阶段投入的量增加到300万片以上,同时电池工艺上主要采用多主栅来替代第一阶段5BB的工艺。同时在硅片端,通过自动分选等一些工艺改善,在第二阶段后期平均的效率可以达到21.8%的量产效率,采取的主要措施在硅片端,一个是分选,一个是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