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启示

2019-03-07 07:14:30 太阳能发电网
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从2017年的98位大幅跃升至14位,一年提升了84位。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实现了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也为其他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建议供水、供气等其他公用事业领域充分借鉴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相关经验,
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主要特色与亮点


(一)聚焦企业核心关切,重点解决突出矛盾


北京电力公司通过梳理分析历年客户投诉案例、聘请第三方机构调查,明确了获得电力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矛盾:手续复杂、审批繁琐、工程造价高。为此,北京电力公司针对小微企业的低压接电,在全市开展了“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专项服务行动,并将低压供电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改革红利。


“零上门”指客户报装后无需往返营业厅,由供电企业负责勘查施工和装表送电。北京电力在“掌上电力”APP中增加系统定位、上传装表位置等新功能,在外线工程实施及电表安装工作完成并验收无误后,接电当天由客户经理携带《供用电合同》上门签订合同、收取申请资料并完成接电,实现客户报装接电“一次都不跑”。


“零审批”指精简用电报装资料种类和数量,取消小微企业内部工程图纸审核及中间检查等环节。电力公司一次性收取所有报装资料,已有客户资料在有效期内无须再次提供,并代替客户办理外线工程市政审批手续,如掘路审批等。


“零投资”指报装容量在160千瓦及以下由低压接入,表箱及以上设备设施投资由电力公司全额承担,客户无需再为电力接入外线付费。


(二)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夯实便利化改革的制度基础


一是深化业务末端融合机制。在受理客户接电申请后,北京电力公司内部由1名客户经理和1名项目经理组成“1+1服务团队”,客户经理负责项目整体协调推进,项目经理负责外线工程建设。通过此举措实现“受理业务、施工准备、工程实施、计划排定”不出团队,提高协同效率及工作效率。


二是建立外部工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机制。外线工程建设采用标准物料及实物储备模式,通过框架招标,提前聚集经政府认证的设计、施工、监理及物料资源,推行典型设计及标准化物料,统一工艺技术标准。物资供应方面,电力公司建立业扩报装物资项目包,定量储备各种物资,各单位根据工程需求领用。工程实施方面,对于施工合同100万元以下、设计合同20万元以下、监理合同10万元以下,直接匹配生产业务框架采购结果,大幅缩减招标时间。项目管理方面,10千伏及以下业扩项目,采取生产技改应急项目管理方式,大大压缩了内部审批程序

三是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政企联动,推动政府审批事项的优化工作。北京电力公司主动融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积极与相关各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将施工掘路审批手续由五个环节全部串联审批改为一串四并,审批时长由56天压缩至15天。


(三)大力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为便利化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互联网+办电服务”。客户可通过“掌上电力”APP、95598互动服务网站等线上平台一次性了解业务办理流程并提交接电申请。可在线上提供的信息包括户名、地址、申请容量、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房产证、表计安装位置等。其中,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房产证可直接上传照片;表计安装位置通过手机定位或输入表计安装地理位置,并上传照片,提示客户选择用电建筑物外墙作为表计安装位置。通过此举措,工作人员在开展现场勘查时不再需要客户配合,客户报装接电无需往返营业厅。通过互联网支撑,实现了企业办电“业务线上申请、信息线上流转、进度线上查询、服务线上评价”。


二是创新移动作业终端应用。北京电力公司整合典型设计、配网资源、地理信息等大数据,通过使用设计、勘察一体化移动作业终端(以下简称“PDA”),精准定位作业现场,在线配置设备型号及安装位置,在PDA中系统自动生成施工设计图及物料清单,将信息传递到物料部门和施工部门,由相应部门负责领料实施。通过此举措实现勘查设计、物资领料及工程实施的无缝连接,进一步压缩外线工程实施时间。



作者:马晓白 袁东明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