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销售额预计是2018年的3倍以上。”山东邹平方霖铝业公司负责人王琦透露,通过将铝材加工成多种时髦家具,远销到东南亚,未来前景广阔。同样在邹平,创新集团给知名手机厂商提供手机壳材料,给汽车巨头提供轮毂,给高速列车提供内部材料,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
铝业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作为世界重要铝业生产基地的邹平也曾经历阵痛,而如今正获新生。这背后的秘密就是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向铝业高端攀升。目前,邹平涉铝企业先后获批成立多个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拥有专职科研人员300余人,并与20余所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人才技术正支撑企业做大做强。
“只有落后的产能,没有落后的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燕说,“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释放出新的发展潜能。”
新动能日渐成形
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生物医药园内的一栋四层大厦内,精密仪器高效有序运转,56岁的毛慧华和诸多科研人员不时忙碌地穿梭其间。
2009年,毛慧华与她的“海归团队”创办了这家名为康希诺的生物股份公司。10年间,凭借自身的过硬科研实力,加之天津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由几人的创业团队壮大为300余人的创新型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并已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近年来,天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康希诺、丹娜生物等一批新兴企业发展迅速。“天津现已发展形成以现代中药为中心,化学药、生物药两翼协同的大生物医药体系。”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褚丽萍介绍,2018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0%。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真刀真枪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各传统产业大省的共同动作。内蒙古开启摆脱“一煤独大”转型升级之路,明确形成能源、化工、冶金建材、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作为国家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确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等5大新兴产业及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5大优势产业。
在山东传统工业重镇淄博,总投资11亿元的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医学影像产品产业化项目和生物制药装备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带动产值15亿元。
“新动能支撑作用不断加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明显高于6.2%的整体工业增速。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1%,也高于6.2%的整体工业增速,这些都是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成效。”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如此讲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仁虎 张云龙 安路蒙 李鲲 席敏 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