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瞭望:新旧动能转换如何“两手抓”?

2019-02-25 15:19:57 太阳能发电网
“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现代制造业潮流。能源市场过剩,依赖资源型的大规模投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原副主任魏晓明发出如此感叹。统计显示,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出现下滑,其中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满洲里、通辽降幅均超过2

“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现代制造业潮流。能源市场过剩,依赖资源型的大规模投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原副主任魏晓明发出如此感叹。


统计显示,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出现下滑,其中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满洲里、通辽降幅均超过26%,鄂尔多斯降幅高达48.3%。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内蒙古经济强劲引擎的投资,似乎正在被“冷落”。


感受到压力的不止于内蒙古。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一些过去发展主要依靠重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地区,日子普遍不好过。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成为这些地方共同的选择。


本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这场事关未来的经济大调整,仍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一些地方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或是简单地将抛弃传统产业等同于转换旧动能,或是简单地将上几个新兴产业项目等同于打造新动能。结果是,旧动能日益萎缩,新动能难当大任。


对于各地主政者而言,需要在进一步厘清新旧动能内涵的基础上,正确看待当地“家底”,从而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跳过动能熄火的沟壑。


警惕新产业滋生旧动能


近年来,各地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由于存在一些短板或误区,一些地方的新兴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例如,近年来内蒙古依托电价优势,迅速发展起多晶硅产业,但产业链条不完善,仅能参与铸锭(拉棒)环节,无法进行切片、电池组件等高技术应用;奇瑞整车生产落户鄂尔多斯,但当地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本地产业配套在汽车全产业链条中的占比不到20%,增加了生产成本,项目经营状况不理想。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新兴产业在各地都被当成香饽饽,政府大力扶持,企业一哄而上,部分地区存在新兴产业过剩的苗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此前几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机器人企业快速增加,各地纷纷支持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形势一片大好。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国产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部分企业甚至仅扮演来料组装角色,整体竞争力与国际巨头差距巨大。


有业内专家担忧,部分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如果一味追求多干快上,培育不出核心竞争力和集群化优势,依然热衷于“盲目投资”,重走单纯规模扩张、低端锁定的老路,就有可能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新兴产业孕育旧动能”等现象。如果不加以理性引导,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产能过剩,企业倒闭破产损失惨重的一幕恐将再度上演。


传统产业如何变身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思想认识不到位,简单地将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名义推倒重来,一方面将传统优势产业打入“冷宫”,一方面不顾当地实际盲目上马新项目、发展新产业,结果是旧动能下去了,新动能没起来。


这引起了一些地方的反思。在内蒙古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和业内专家表示,内蒙古产业转型必须快马加鞭,但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如大型煤炭开采、超临界火电电力机组、煤化工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应侧重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化集群,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一些传统优势产业能释放出新效益和发展潜力。


曾被贴上“卖煤挖土”标签的鄂尔多斯,如今已形成煤制油、气、甲醇、烯烃等系列产品的先进成熟工艺,装备水平、生产工艺、节能环保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未来内蒙古应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在守住绿色底线和能耗上线的基础上,推动传统产业向更高端发展,将新优势转化为新动能。”部分基层干部和业内专家表示。





作者:李仁虎 张云龙等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