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地方政府、光伏企业如何应对2019光伏新政?

2019-02-22 14:55:11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已经从特许权招标电价、固定上网电价走到了全面竞价的时代。其实早在2017年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价分配普通地面指标,但各地政府普遍希望保护本地标杆电价,因此电价下调非常有限,整个2017年创出5300万的新增规模。随着补贴拖欠总额的迅速上升,导致2018年的531政策出台,当


光伏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已经从特许权招标电价、固定上网电价走到了全面竞价的时代。


其实早在2017年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价分配普通地面指标,但各地政府普遍希望保护本地标杆电价,因此电价下调非常有限,整个2017年创出5300万的新增规模。随着补贴拖欠总额的迅速上升,导致2018年的531政策出台,当年没有新增的普通地面指标。


在经历这些变化之后,市场上参与各方也逐渐清醒的意识到,必须通过竞价来降低补贴强度,尽快甩掉补贴来保证行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一些光伏行业头部公司主动要求降低标杆上网电价,进行全面竞价。


2019年一开年,国家能源局在多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光伏规模管理的要点总结为五句话:财政部定补贴规模、发改委定补贴上限、能源局定竞争规则、企业定补贴强度、市场定建设规模。


国家能源局将不再设定全年补贴装机规模,而是根据申报电价,在一定的年度补贴总规模下,由市场本身确定补贴装机规模。以电价为核心,通过市场竞争放大增量规模,平均补贴强度越低,可安排新增规模越大;在补贴总额固定的情况下,实现补贴降得越多,规模给的越大。


这种管理模式的大转型势必带动市场整个结构的调整,无论是各级能源主管单位、电网企业、开发企业、金融机构都将重新适应这种新的发展模式。


过去的指标分配模式,是国家能源局根据限电情况、消纳条件、各省上报的规模等因素给各省下达当年的光伏建设指标。现在新的分配模式下,国家能源局已经转变为一个“拍卖行”,通过制定拍卖规则,要各省能源主管部门和各省开发企业组队自己来竞价,大家各凭电价的降低争取排名,进而获得最终指标。


新政策下将光伏项目分为五类


1、光伏扶贫项目;


2、户用光伏(要求为业主自建的户用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


3、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容量小于6MW、户用光伏以外的各类分布式);


4、普通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超过6MW的所有项目);


5、国家实施的专项工程或示范项目(包括国家明确建设规模的示范省、区、城市内的光伏项目,以及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配套光伏项目等)。


其中只有光伏扶贫项目和户用光伏不需要参与竞价,其他商业化的项目全部都要竞价。


地方政府需关注的要点


竞价由各省市组织项目申报,竞价结果统一上报至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主管部门根据申报国家补贴上网电价较竞争上限电价的下降额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降幅大的排在前面、降幅小的排在后面。


这种情况,对于广东省这种火电标杆电价较高的省份不是很有利,如果以三类地区0.55元/千瓦时为例,广东省下降0.1元的光伏电价,就触及无补贴的0.45元/千瓦时火电电价。光照资源相似的浙江省因为火电电价是约0.42元/千瓦时,光伏标杆电价下降0.1元的情况下,还有3分钱的补贴。


针对这种情况,参会专家也进行了讨论,还是希望在综合考虑各省的光照资源和火电电价的情况下,能够让各省都积极参与竞价,都通过竞价拿到一些国家指标。否则直接让企业上报需要多少钱的度电补贴从低到高排序的话,西部等火电电价非常低的地区,基本没有参与的机会了。


 



作者:彭澎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