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沉浮录I:首富们的崛起

2019-02-22 09:35:40 太阳能发电网
不论是中国首富,还是地方首富,他们的沉浮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激荡本色。文 / 严凯站在六十年一轮回农历己亥年的时间节点上,李河君仍在织梦。1月26日,这位汉能创始人一如过往。他站在巨大的屏幕前,向外界抛出一个既玄奥又写实的全新概念——“天地同力,万物发电”。李河君早已习惯并享受这样的场合。在台

不论是中国首富,还是地方首富,他们的沉浮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激荡本色。

文 / 严凯

 

站在六十年一轮回农历己亥年的时间节点上,李河君仍在织梦。


1月26日,这位汉能创始人一如过往。他站在巨大的屏幕前,向外界抛出一个既玄奥又写实的全新概念——“天地同力,万物发电”。


李河君早已习惯并享受这样的场合。


在台上,这位广受质疑的光伏大佬总是西装革履,充满自信,经年累月地粉饰着汉能的未来。


几乎在同期,另一位光伏大佬靳保芳所期盼的回A之路取得新的进展。


自去年7月17日宣布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后,晶澳太阳能很快找到借壳对象,在光伏中概股回A大潮中,屹立潮头。


李河君饰梦十天后,施正荣公开拜年。自六年前被赶下尚德董事长宝座后,他曾暴瘦15斤,之后独居澳洲数月,过上“买菜、做饭、洗衣服”的常人生活。


此次以上迈新能源董事长的身份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位自称是技术型企业家的“光伏教父”或许正在努力重拾旧日辉煌。


与施正荣齐名的另一位光伏元老苗连生已逃离大众视野两年多。


2016年7月退休后,这位曾用0.69元低价搅动整个光伏行业的“价格杀手”隐退在英利总部厂区深处的一栋小楼里,开启退休生活。


比苗连生年轻九岁的彭小峰则年关难过。


去年8月,他因大量债务未清偿而被批捕,只能远遁美国。2012年淡出一手创办的赛维LDK后,他的事业再难有起色。


他曾在微博上自励:“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但对这位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落魄富豪而言,这一次离开,或许真的意味着结束。


最风光者当属朱共山。凭借精准的行业判断,娴熟的资本运作,这位“民营电王”坐拥三家上市公司,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迎来第四家。


但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协鑫系”因负债高企仍如履薄冰。


这六位光伏大佬有着一个共同的头衔——首富。


不论是中国首富,还是地方首富,他们的沉浮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激荡本色。六位首富本无交集,却因光伏聚首,并由此上演一出出精彩故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草根往事


在这六位首富中,除了施正荣系科班出身,师从“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其他五位的学历背景并不光鲜。


但底层的摸爬滚打,淬炼出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力。


新中国成立三年后,靳保芳出生在河北宁晋县一个农民家庭。现年67岁的邢台首富是其中最年长、最低调的富豪。他所执掌的晶龙集团,也最为稳健。


这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由于家贫,在年仅18岁时,靳保芳曾在当地一家服务公司工作,当过服务员、厨师。凡是他人不愿干的活,他都愿意干。


“我曾经一天蒸过2250个馒头,当时没有机器全凭两只手,也曾烙过450斤面的大饼。”靳保芳说。

当靳保芳在家乡蒸馒头烙饼时,抗美援越已接近尾声。年轻四岁的苗连生曾到过越南前线。他13岁参军,有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涯。


1979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已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年后,这位曾立志当将军的老兵从部队转业。


此时,从中国南方掀起的改革开放大潮蔓延至全国。


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股浪潮造就王石、柳传志、鲁冠球等人。他们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镌刻上自己名字,“84派”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企业家。


在河北保定市,当地曾经的文化和商业中心裕华路开始变得繁华起来,各种私营商店纷纷入驻。


这一幕让这位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不再迷茫。他杀入商海,从此如鱼得水。


六年后的1987年1月15日,裕华路深夜的灯光,照亮了一家挂着“英利化妆品经销部”的商店。


苗连生从部队转业的这一年,23岁的朱共山从南京电力专科学校(现南京工程学院)毕业,他主修的是电气自动化。


毕业后,和当时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朱共山进入体制内工作。待到下海经商前,他已是江苏盐城轻工局自动化成套设备厂厂长。


施正荣比朱共山晚两年毕业。从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仪器专业毕业后,他并未急于投入职场,而是选择继续深造。


他出生于1963年,家乡位于江苏扬中一个名叫“太平”的小村庄,但由于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太平村变得并不太平。


这年2月10日,一位陈姓农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同时,邻舍施家因生了个死胎,全家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由于陈家已有一儿一女,无力再抚养两个小孩,于是决定将双胞胎中的弟弟,过继给施家,取名施正荣。


这样的境遇让他从小要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成为光伏行业内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


施正荣于1986年考取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在两年后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马丁·格林。


当施正荣在南半球开始努力钻研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时,日后一手缔造薄膜帝国的李河君刚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据他本人所述,他毕业后从大学老师手中借了5万元,通过在中关村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很快和合作伙伴积累了数千万元的资本。


朱共山决定下海的那年,年仅15岁的彭小峰中考考取全县第一名,原本有望进入当地重点高中继续深造。但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选读中专,进入江西外贸职业学院学习。


不过,命运很快为彭小峰打开另一扇窗。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掌握了流利的英语,同时自学日语和德语。


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首富们的命运即将因时代的巨变悄然发生转变。


 



作者:严凯 来源:角马能源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