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丨积极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2019-02-01 15:53:30 太阳能发电网
(作者为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改革30人论坛主任委员、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文章根据2018年10月23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改革30人论坛、清华大学电机系组织召开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专家闭门会议上的发言整理。)2018年8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系列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现货市场是

充分认识当前推进电力现货市场的复杂性、困难性和艰巨性


事物的发展必然有一个过程,电力现货市场改革发展也不例外。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在我国尚为一个新鲜事物,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情况,同2004、2005年相比,有的条件已发生了积极变化,但有的条件仍停留在十几年以前,没有多大变化。

 
现在的电力供需状况已经完全逆转,由当时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现在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电价的传导机制也发生了变化,那时仅放开上网电价,售电侧电价并未放开,而现在逐渐放开了售电侧电价,并已经核定输配电价,通过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用市场机制确定价格,这样,成本和价格可以从发电侧直接传导到用电侧。

 
但市场主体对电力现货市场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同十几年前并没有多大变化,市场主体对电力现货市场知之甚少。发电侧的价格联盟依然存在,此轮以省为实体推进电力市场,许多省份单个发电企业发电量占到省内份额的20%~30%,甚至更高,容易形成市场力。

 
电力现货市场实施后,原先的计划调度模式转变为市场导向的调度模式,调度机构和交易机构在现货市场出现分工,政府部门的监管内容和深度都将发生较大变化,但监管能力却与此不相匹配。人力方面,国家能源局只在全国18个地区设有派出机构,在其他一些省市只设有业务办公室,每个派出机构的市场监管处只有三四名工作人员,一些工作人员欠缺电力现货市场监管的理论知识,更不具备监管现货市场的经验;设备和技术方面,缺乏运用计算机、大数据等手段监管的条件;制度方面,没有对电力现货市场监管的执法操作细则,加强和完善监管立法迫在眉睫。

 
实行计划定价体制,同一个省的销售电价都是一个价。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实行竞争报价,根据供需情况由市场出清价格,同一省内电价情况可能就不同。因为电网物理阻塞在不少地方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输电系统发生阻塞,不同节点和区域的现货出清电价就会不同,节点内外的价格就会差别很大,潮流传递受阻的区域,市场竞价有可能出现畸高。我国不同于国外成熟的电力市场,如英国全网没有阻塞,全国可以有一个统一结算价。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电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不少地方存在较为严重的阻塞。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复杂性、困难性,建设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发展的高级方向,推进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可以先搞试点,比如在条件比较好的广东等地区,可以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


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要形成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合力。建设电力现货市场,要几家相关部门(经信、能监、发改、能源)都有共识,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国家有关部门力推,地方政府有积极性,电网企业、调度和交易机构也都愿意,发电企业还能接受,这样才可能成功。所以,在改革的设计和推进把握上,要考虑各方的意愿和利益,凝聚共识,协同一致。

 
第二,要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市场发展是有规律的,水到才能渠成。市场建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需要逐步培养,电力市场的专业人才也不可能天然而成。广东电力市场从最简单的直接交易,走到现货市场这一步,经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第三,市场建设一定要接地气。市场是市场主体的市场,市场规则一定是大多数市场主体都能接受的。在市场设计的过程中,微观技术上可以学国外,但宏观把控上一定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因为我们的企业多是国有企业,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要执行蓝天计划、农网改造、精准扶贫、保底供电等,有太多中国特色。国有发电企业只能是有序竞争,而不能充分竞争,因为每台机组建设成本不同,每个电厂人员负担不同,如果完全竞争,只能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第四,未雨绸缪,加强现货市场监管能力建设。有别于计划机制下的电力交易,现货市场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凡有市场,必有可能为利益而串谋,如同证券市场。保证市场公平而有秩序,必须要严厉打击制止价格联盟,防范滥用市场力等行为。现有的电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的需要,亟待制定有关电力现货市场监管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规范,对监管市场力要有一套规则、细则和严厉的处罚手段。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抓好人才队伍培养,把监管能力建设与现货市场建设同步起来,否则市场建立起来,也很难健康运行下去。

 
第五,试点先行,不搞一刀切。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条件成熟的地方就先走一步,条件不成熟的可以驻足观望,看好了看准了再跟进。每个试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现货市场建设。

 
第六,加强电力现货市场政策和规则的宣贯。有关部门、监管机构和电力交易中心可以组织政策解读,加强对电力现货市场模式和规则的宣传培训。培育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给予市场主体足够的现货市场模拟运行和试运行实操演练的时间,积累经验,做好思想准备、能力准备和人才准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立电力市场是为了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电价高低根据供需情况随行就市,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是为了单边降电价,而是为了提高电力工业发展的投资效率、管理效率、运营效率。



作者:刘刚 来源: 中国电业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