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光伏领跑者项目临近 企业多条技术路径抢夺制高点

2018-11-15 06:34:39 太阳能发电网
11月14日,一位光伏EPC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消息的口径是2019年领跑者基地将有22个,每个基地安排500MW的规模,也就是将会有11GW的领跑者项目。 国家能源局此前曾透露,将会在今年下半年适时启动第四期光伏领跑者项目,按照领跑者项目一年启动一期的惯例推测,2018年只剩下一个半月,第四批领跑者项目
技术路线多元化


  PERC技术、半片技术、MBB多主栅技术等已相对成熟,而且具备兼容性,可以叠加使用在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上。


  P型PERC双面双玻组件当下成为被更多企业认可的量产化路线,代表企业有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隆基乐叶等。协鑫的双面技术则源自于多晶PERC,叠加12组栅的技术,电池的效率增益可达0.25。


  但是不可忽视N型电池正在异军突起。ITRPV 10月最新预测,N型硅片的市场占有率将持续增加,2020年近10%,2028年将达28%。


  N型晶硅电池由于其高少子寿命和无光致衰减等天然优势,是高效电池技术路线的必然选择。


  但上述光伏企业人士认为,从目前市场来看,虽然N型电池效率更高,而且现在市场上也有一些应用,但N型现在价格还是比较高,性价比还没有达到业主的心理预期。


  “领跑者基地虽然是国家对产业升级的督导,但是也要考虑性价比。因为明年第四批领跑者基地电价肯定要比第三批电价低,在这种情况下,P型PERC相对来说性价比较高。”上述人士指出,不排除应该会有一些电站用到N型PERT或者N型TOPCon,但是量会很少。


  不过,以中来光电为代表的一些企业,依旧是N型的“拥趸”。中来股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N型单晶双面高效电池与组件制造商及引领者。


  目前第三批领跑者采用了超过300MW中来N型双面组件,该组件是中来第一代N型产品,是60版型双玻组件正面功率超过310W,并且实现了达85%的双面率。从以往的电站数据来看,N型双面电池组件的发电增益均超过10%。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技术领跑优势,中来推出了全新系列产品——第二代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化效率高达22.56%,最高效率已可达22.85%,未来转化效率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中来光电联席运营总经理刘志锋认为,相对于即将成为行业主流的P型PERC双面技术,N型TOPCon技术单瓦发电量有6%以上的增益,是最低的度电成本解决方案。


  9月27日,泰州中来光电N型单晶双面电池二期正式通线,将平均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22.5%以上,叠加其他组件高效封装技术可提高60片N型双面组件正面功率达330W以上。


  另外,在IBC、HIT和异质结等更新型的电池技术上,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在产量上卡位。


  8月23日,中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及组件生产线——国家电投集团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公司200兆瓦N型IBC电池及组件项目在青海西宁开工,项目将成为国内第一条电池转换效率大于23%的IBC量产示范线,量产组件成本2.37元/瓦。


  5月22日,通威太阳能、上海微系统所、三峡资本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正式签订硅基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将建设SHJ太阳能高效电池中试线和产业化运营,量产化SHJ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将超过23%。在成本方面,SHJ将加快实现硅片薄片化进程,硅材料成本将降低至少40%以上。7月28日,浙江爱康科技异质结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也正式开工。


  “目前异质结电池还是没有达到批量化的生产,异质结的效率做得很高,一般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一部分应用,但是实际民用的批量应用目前还是没有的。主要还是宣传和噱头,因为异质结电池设备成本较高,工艺成熟度也有待提高。”上述光伏企业人士表示。


  曾祥斌也认为,I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可达23%、HIT电池效率已达26%,但这些高效电池发电成本仍然远高于传统方法的发电成本。随着中国一线光伏制造商的进入,以及新型工艺和新型材料的开发,IBC等高效电池将沿着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电池制造成本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有着广泛的前景。



作者:杨悦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