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电池崛起,圆柱电池逐渐没落

2018-11-07 15:40:31 太阳能发电网
10月25日,特斯拉提前一周发布Q3财报,公司交付56065辆Model 3,环比增长203%,交付27710辆Model S和Model X,环比增长24%。几乎就在同时,国内锂电池寡头CATL公布三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97.76亿元,同比增长72.23%;扣非净利润为12.88亿元,同比增长137.92%
为何国内会选择方形电池?


因为商用车对动力电池包的容量要求非常大,动辄以数百Ah计,圆柱电池显然满足不了这么大的容量,而且,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在电池管理和模组技术上经验不足的中国电池企业和车企来说,大规模使用圆柱电池显然是一项巨大的技术难关。


另外,软包电池的技术也远不及LG和AESC,其最关键的铝塑膜材料甚至到现在还在被日本所垄断。因此国内车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方形电池。


这一年,比亚迪出货1.3Gwh,排国内第一,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力神紧随其后,宁德时代由于只供货北汽E150和华晨宝马,出货量仅0.3GWh,排在第五。这五家企业加起来的出货量,是国内市场总份额的70%,重要的是,他们的技术路线全是方形电池。


宁德时代的崛起,不仅受益于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爆发,也得益于方形电池的开山鼻祖三星SDI在动力电池市场的犹豫不决。


三星SDI早在1999年就进入电池领域,2000年便已布局动力电池,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平淡无奇着。


直到2008年,三星SDI与博世合资成立电池公司,从此进入德国车企的电池供应体系。


终于在后一年,宝马推出搭载三星SDI方形电池的i3,并广受欢迎,终于,打开了动力电池的大市场。


松下成为特斯拉独家供应商成就了松下和圆柱电池,三星SDI成为了宝马的核心供应商,却掣肘着三星的飞跃。宝马作为顶级豪华品牌,多年来只有i3和i5两款纯电动车型。


而另一边,2012年,华晨宝马在筹备首款高端纯电动车“之诺1E”时,选中了具有ATL背景的宁德时代作为合作伙伴。


“之诺1E”动力电池系统由宁德时代和宝马共同开发,由宁德时代制造。此后,宁德时代成为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区唯一一家电池供应商。


同样是2014年,三星SDI只有0.6Gwh的出货量,竟不足比亚迪的一半。


而另一方面,比亚迪却依然选择自产自用的封闭生产运营模式。


在同样的市场大环境下,这一系列的因素,皆为宁德时代的崛起埋下伏笔。


2017年,宁德时代以12Gwh的出货量,占据全球销量排行榜榜首。


2018年1-9月,宁德时代就以12Gwh的装机量占据了40.86%的市场,携手比亚迪23.88%的份额,实力占据国内近七成份额,这也直接引爆方形电池份额,以22.22Gwh的装机量瓜分了75%的市场,同时,软包和圆柱电池装机量分别是3.79Gwh和3.55Gwh。


方形电池快速崛起,圆柱电池跌入谷底。


2018年8月,宁德时代为日产轩逸纯电动汽车装机137台,系统能量密度123.78wh/kg,总装机量5.2Mwh,且全部是三元软包电池。软包电池开始崛起。


其实早在四年前,宁德时代便在内部成立了研发软包电池的秘密小组,而骨干成员便是当年与宝马合作研发并配套“之诺1E”方形电池的核心专家。


行业寡头,在方形电池领域独领风骚的时候,不经意间拉开了量产软包电池的序幕,这个蝴蝶效应,可能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了。


2014年,软包电池巨头LG化学出货量1.5Gwh,位列全球第三,而彼时,排在其前面的是另一家软包电池供应商——AESC。


早在2007年,日产和NEC合资成立了动力电池公司AESC,为了最快速度地实现装车,AESC直接把NEC用在手机产品上的软包电池做到了符合车规级标准。


2010年,全球真正意义上大规模量产的纯电动汽车日产Leaf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到2015年累计销量超过20万,而每辆Leaf上装机电池也有24Kwh升级到30Kwh,就这样成就了AESC的辉煌,也把软包推向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潮。


2014这一年,全球前三电池供应商,软包独占其二,市场份额瓜分三分之一。


然而由于AESC的局限性,和国内市场的选择性,软包电池终究昙花一现。


2015年,特斯拉大卖,拉动松下圆柱电池实现4.5Gwh的装机新高,同时国内新能源市场大爆发,宁德时代暴增633%,比亚迪出货量也激增至3Gwh,这一年软包电池份额仅占14%,昙花一现,跌落神坛。


2016年,LG化学平平淡淡,AESC自产自销,软包全球份额跌至8%。


触底反弹也就从2017年开始了。这一年,LG化学拿下日产Leaf和雷诺Zoe配套订单,雪佛兰Volt和Bolt也大卖,使得LGC软包电池装机量激增200%,达4.5Gwh,另一边AESC虽然由于技术路线以及运营方式等问题开始走下坡路,但也有1Gwh的牌面支撑着,同时中国市场软包电池的回温,使软包电池在全球市场份额抢占到近20%之多!


 



作者: 来源:集邦新能源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