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温升限定从2℃调整为1.5℃,对能源行业意味着什么?

2018-10-12 11:40:53 太阳能发电网
在全球温升1.5℃的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被看成是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强有力的政策是促进转型关键


姜克隽介绍,欧洲的气候变化政策位于所有政策的最顶级,不管是经济政策还是产业政策,都在碳减排政策的框架之下。“而我们缺少一个完整的顶层框架。”他表示,虽然中国不少企业缺乏自身战略,但是会贯彻中央的政策。企业的投资和研发方向决定了低碳的发展方向,只有政策信号明确、强有力甚至激进一点,才能促进能源转型,有望实现控制1.5℃的温升目标。


“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信号,就是国家对大气雾霾治理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以及光伏产业的“531新政”倒逼光伏企业在不拿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争取盈利。政策不会对发展进行约束,而是要告诉企业该怎么做。”姜克隽表示。但是他也表示,政策出台下的能源结构调整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从业者面临失业压力,这需要我国在制定能源转型相关政策时谨慎。


一直参与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新气候经济”项目的瑞典驻华大使林戴安则期望中国在绿色基金上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希望中国在融资政策中起到更加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可再生和新能源是绿色未来所在


在全球温升1.5℃的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被看成是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虽然今年可再生能源增速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是我们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15%以上问题不大。而且未来可再生能源增长肯定会加速,到2020到2030年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在技术和成本上可以和煤电等传统能源竞争。”杨富强表示。


对于1.5℃的目标,杨富强认为不应该将其看成中国的负担,而应看成驱动力。“从中国来讲,达到该目标带来的益处更多,因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全球最大,节能技术也非常好,这两个是我们最牢靠的技术优势,对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何建坤建议,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要推进技术节能,贯彻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以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动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改变产业结构,促进产的转型升级,是最重要的提升能源效率的出路。“转变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的低碳化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能使得我国碳排放降低,是我们降低GDP能源强度的重要方向。中国现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世界第一,我们在引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变革。”何建坤表示。



作者:齐琛冏 李丽旻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