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趋势分析

2018-10-09 07:20:20 太阳能发电网
趋势一:产业化逐步成熟,进入质量优化阶段1.1 太阳能发电已初具规模,装机量位于世界首位2015与2016都是光伏维持飞速发展趋势的两年。从现有的数据来看,2015年底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2.3亿千瓦,年新增装机超过5300万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总量的20%。过去十年间,光伏发电平均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40%,成

趋势二:产业结合将成为政策鼓励的新方向


2.1 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光伏扶贫


分布式光伏电站在投建之后可以通过售电和租赁的方式实现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其投资有收益高、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由于分布式光伏投资一般是一次性的,没有后期燃料成本,只要设备质量合格,后期的维护保养费用都很低,投资额可预测性高。根据政府补贴、光照、自发自用比例不同,回收期也有所不同。一般国内回收期在4-11年左右,而光伏组件的寿命是25年及以上,回报周期很长。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上述投资属性十分有利于扶贫

 

项目的开展。国务院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也指出,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指标向贫困地区倾斜,并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农村小型能源设施。通过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当地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地区的产业模式升级,同时保障了电力的正常供给,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目前,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分别开展了个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比如为业主提供免费的接入系统方案定制、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免收系统备用费,按照国家政权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等,有力促进光伏扶贫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还在积极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屋顶、滩涂、湖泊、鱼塘、及农业大棚及相关产业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鼓励利用采煤沉陷区废弃土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发挥项目综合扶贫效益,并扩大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布式利用规模。


其中,农光互补可以解决光伏电站的土地占用问题,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经济体。适用于农业大棚、畜牧业以及渔业养殖。光伏发电可以用于抽水灌溉、机械动力设施供电,多余电力还可以上网输出,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政策补贴。


我国农业光伏有几种模式。冬暖式反季节光伏农业大棚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透光玻璃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占地1000平米的棚顶可安装光伏组件75千瓦,年发电9万千瓦时,大棚及发电系统总投资约80万元,发电年收入10.8万元,农业纯收入8万元,两项收益年可达18.8万元。类似的,弱光型光伏农业大棚、养殖大棚和渔光互补大棚都是在棚顶覆盖太阳能组件,回收期均在五年以内。


2.2 光伏产业为社会带来多重效益


产业间的结合不仅适用于贫困地区,对于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有较大市场。光伏农业需要将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与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同传统农业相比较,光伏农业的土地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耐候性强,对农业高效化、规模化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进一步应用在高附加值的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领域,为业主带来更高的收益。


在促进全球新经济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很多国家都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提出相关产业发展计划,在光伏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球光伏产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光伏产业结合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将为光伏产业吸引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而目前太阳能产业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并无太大差别,没有体现出清洁能源行业的融资利好。未来,我国将更多的创新投融模式,为太阳能产业带来更多的活力。例如鼓励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发展的绿色信贷政策;探索售电收益权和项目资产作为抵押的贷款机制;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创新金融支持机制;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融资服务平台等等。


未来,光伏产业的较好的经济效益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而更多的光伏产业也将为社会带来多重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魏智勇 来源:今日多条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