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间,隆基股份从未像现在这么引人注目。
这家企业成立于2000年,于2012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012),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当初的“小个子”企业在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三驾马车”的带领下,“一辈子差不多就干了一件事”,已迅速成长为年收入冲击200亿级的光伏巨头。
2016?2017年,隆基股份抓住机遇快速崛起。2018年,以控制规模、降低补贴、推促平价上网为核心基调的光伏“531新政”发布后,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经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产业层面,也来自资本市场层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龙头”,隆基股份也概莫能外,甚至“首当其冲”,这场“价值保卫战”也具有代表意义。
保卫股价
政策的冲击首先在资本层面呈现。
事实上,“嗅到风险”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在“531”之前就有所动作。统计发现,早在今年一季度,A股43家光伏上市公司中,有40家企业数以亿计股票被投资机构抛售。隆基股份也被减持10975万股,金额达38.98亿元。而新政颁布后6个交易日内在三大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市值合计蒸发近900亿元。到了二季度,26家光伏上市企业中,只有8家公司股票被投资机构增持;剩余的18家光伏公司被投资机构疯狂减持约7.89亿股;平均减持幅度达到43.27%。二季度末持有隆基股份的基金数量为65个,较一季度下降了47.58%。
2015年前,隆基股份的市值徘徊在100亿元左右。2016年,隆基市值翻番,当年12月31日,隆基市值为267.25亿元。伴随光伏产业及企业本身的发展,2017年,隆基股份的市值一度超越700亿元,12月31日的总市值为726.61亿元。2018年1月31日,更是达到767.71亿元。新政颁布一个月后,隆基股份的总市值跌至465.93亿元;截至8月30日,隆基股份市值进一步降到362.08亿元,相比1月末的767.71亿元,已跌去一半有余。
面对市值的断崖式下跌,“531新政”后,隆基股份加强了与投资者的沟通,并在三个层面发起“股价与市值保卫战”。
在资本市场层面,发布控股股东增持计划。6月6日,控股股东李振国增持公司股份9.6万股,买入均价17.27元/股,并计划自6月7日起未来三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数量不少于100万股。同时,公告显示,控股股东李振国今日增持的股份数量不包含在后续增持计划股份额度内。6月7日、11日,李振国连续增持37.25万股、11万股。
在合作伙伴层面,加强与各路大佬、投资机构的互动沟通。7月3日,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加盛投资董事长董晓栗,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新华都集团、白药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朱雀投资总监李华轮等人受邀参观银川隆基。7月5日,包括李宁体育董事长李宁、雅戈尔集团董事总经理李寒穷、中泽嘉盟投资董事长吴鹰等近30位大佬受邀拜访隆基股份云南布局的重要基地——保山隆基。
在品牌形象方面,加强与央媒的互动和宣传。7月23日,隆基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等40余家中央和各省市媒体调研银川隆基近年的创新历程。在此次活动中,隆基表示还将坚持单晶技术创新,不断释放产能,继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