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创始人苗连生“正常退休”,但英利的危机却并未解决。
也就在2016年,英利开始寻求债务重组,然而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当年1月,《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开始在坊间流传开来,《纪要》要求成立英利集团金融债权人委员会,由国开行担任主席单位,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5.260, -0.01, -0.19%)、中国银行(3.450, -0.02, -0.58%)以及交通银行(5.420, -0.04, -0.73%)为副主席单位,尽快对英利生产经营和资产负债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英利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债务重组方案,实现银企双赢。随后的时间里,“公司持续与政府、银行、战投等各相关方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正在积极推动重组工作的开展。”
事实上,为了缓解经营困境,英利在2015年便以5.88亿元出手了六九硅业的闲置土地。彼时苗连生表示,土地出售所得资金不仅可以充裕公司的现金流,还有助于公司履行偿债义务。
银行也在为英利提供持续支持,截至2018年3月31日,各贷款银行同意把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未偿还短期借款104.07亿元(15.995亿美元),展期17.028亿元(合2.617亿美元)。不过2018年初,英利还是遭遇到了供应商赫姆洛克的巨额索款和债权人华泰证券(14.750, -0.16, -1.07%)的起诉。对此,英利相关负责向媒体表示,公司不会申请破产,仍将继续通过不断努力来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产品竞争力,改善自身运营,提升盈利能力。
此次被纽交所摘牌后,英利成为了继阿特斯、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之后又一家正式退出美国证券市场的光伏企业。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目前仅剩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还在美国资本市场“奋战”。
回溯英利的发展历程,其如今面临的困局无疑是多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长期的高负债率和债务重组问题压得英利难以前行,再加上“5·31”新政,整个光伏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残酷洗牌,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曾经的明星企业可能倒闭。英利能否挺过此劫,实难预料。
但无论如何,正如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撰文所言:“我们应该记住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先生和英利的苗连生先生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当然他们在后来的经营中遇到了问题,但我们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应承认他们的历史功绩。”
“5·31”新政发布后,11位光伏大佬上书在联名信中直言:“行业内还有几家以前的龙头企业如江西赛维、河北英利负债率都在100%以上,每家企业负债都是几百亿,并连续6年每年巨亏几十亿,行业受政策以及技术变化的影响很大,而且太专业了,没办法转型。”
在新政下发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早晨六点半,已经退休两年的苗连生仍然和过去一样,和公司高管出现在大门口迎接上班的员工。
英利的员工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声“早上好”,开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