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启示与建议
1.突破核心技术,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
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更大份额,推动能源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是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主要来自一次电力(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核电等)。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比,形成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是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标志。当前,突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以及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电网等技术,是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关键。
2.不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加快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替代迫在眉睫。国际能源署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应用国,水电、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多年保持全球领先,核电在建规模也居世界首位。绿色低碳是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联网和大规模储能以及先进能源装备及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
根据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8年将统筹优化水电开发利用,稳妥推进核电发展,稳步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序推进天然气利用。同时,加快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指导意见明确,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5亿吨标准煤左右。2018年将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增强油气储备应急能力;积极发展新兴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实施能源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创新行动,推广智能化生产、储运和用能设施。2018年我国将加快能源绿色发展,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3.加大研究力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能源技术示范工程。智能电网和多种储能技术快速发展,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纤维素乙醇等关键技术均取得重要突破。一系列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能源示范工程成果标志着我国能源科技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缺乏,高端能源装备依赖进口;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以及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制度有待改进等几方面。因此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创新,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强调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4.明确能源科技发展战略的优先方向与路线
能源技术是决定全球能源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更是关系能源战略全局的关键棋子。把握世界能源科技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多元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中长期愿景和目标,建立有雄心和稳定的政策环境,把战略接续油气资源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先进安全核能、规模化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优先方向,适时更新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利用技术和产业路线图指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
5.大数据背景下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
在+智能时代,云、物联网、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终端、增强现实等技术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技术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还是能源行业成功的业务战略与未来收入增长的基石。在大数据时代,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然大势所趋。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发展数字能源,即利用数字技术,引导能量有序流动,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更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
据调查,72%的能源公司已经更新了老旧的IT应用,剩下的28%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完成这一工作。由此可见,能源行业是技术投资最活跃的行业之一。以电力行业为例,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不断推进电力系统转型,其程度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数字化的智能电网实现了更高效的电力输送,在尼日利亚,智慧电网减少了30%的线路损耗,不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更造福千家万户,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