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乐叶:让光伏先进技术红利惠及贫困群众

2018-07-23 09:25:40 太阳能发电网
隆基乐叶未来会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用领跑者产品支持光伏扶贫,提升扶贫项目的可靠性和效益,让光伏先进技术的红利惠及贫困区域和群众。
光伏优势助减贫

光伏扶贫是青海省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记者了解到,青海省精准识别贫困村162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截止到2017年9月,建档立卡贫困户113,11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6万,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东部浅脑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气候高寒干旱,生态脆弱。

据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援青办主任魏伯平介绍,青海省贫困人口分布上呈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主要致贫原因中,因病、因残、缺劳力、缺技能的占55.4%。这部分贫困人口需要长期稳定的资产收益予以扶贫。贫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占贫困村总数的95%以上。

魏伯平告诉记者,青海省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覆盖区域,也是深度贫困县地区,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省情特殊、任务艰巨。魏伯平表示,“从多年的扶贫实践看,产业难培育,培育难的问题依然是制约青海省产业扶贫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时,对于地处高原地带的青海,光照资源丰富,光伏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海省日照6小时以上的天数在250天~325天,平均年日照可利用时间达1600小时,荒山荒坡、沙漠化区域面积大,实施光伏扶贫的条件十分有利。

光伏扶贫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投入少、回报稳定、可持续。可维持25年甚至30年以上的稳定发电,持续产生收入。特别适宜扶持失能、弱能贫困户。因而尤其适合青海的扶贫现状。

张宏成介绍,通过前期大量工作,2017年年底青海省申请到国家“十三五”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指标中47.16万千瓦,项目覆盖全省39个县,1622个贫困村,惠及68,068户贫困户。加上2015年15万千瓦的试点项目,2018年建成的10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省光伏扶贫总量目前已达到72万千瓦。按照每个贫困户对应30千瓦测算,青海省光伏扶贫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已达7.64万户,32万人口。


惠及全省需破局

事实上,由于发展产业难度大,对于青海省扶贫工作而言,光伏扶贫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张宏成表示,“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要么高寒要么干旱,光伏扶贫是青海省发展产业扶贫的比较优势。”

魏伯平也告诉记者,“在青南地区,老百姓靠天吃饭,依靠的只有草场,没有其他产业可以支撑。青南地区每个县的人口约两万左右,不足以支撑起一些产业。而青海省有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发展光伏对青海省的扶贫意义重大。”

魏伯平表示,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农牧产业基础薄弱,大多数农牧民从事传统种养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发展高效产业的路子窄、空间小。因此,发展光伏产业显得迫在眉睫。

不过,青海省在推进光伏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魏伯平表示,在青海省,43%的贫困人口在非贫困村,但第一批光伏扶贫的指标涵盖的只是1622个贫困村,还有一半的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光伏扶贫的红利。

当前,这部分非贫困村既无缘村级扶贫电站,也因为青海省的特殊省情原因,推动分布式电站项目也存在种种困难。此外,据介绍,位于青南地区土地广阔的果洛、玉树在2017年被国家设立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基本禁止开发,所以项目也无法进入。海南州却具备丰沛的光照和良好的消纳输出通道,如果通过“飞地模式”,跨区域扶贫,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光伏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对于产业欠缺而光照资源丰富的青海而言,其意义更加不言而喻,而解决该省光伏扶贫面临的困境,是使这项政策惠及全省尤其是非贫困村占近半数贫困户的必经之路。

 

原标题:让光伏先进技术红利惠及贫困群众



作者:吴昊 来源:《中国改革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