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巨头卷土重来
除了国内竞争者,国外巨头的进入也是比亚迪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补贴逐渐退坡乃至取消,日韩企业准备结束在中国的休眠期。以松下(NYSE:PC/TYO:6752)、三星SDI、LG化学、Sk Innovation等为代表的电池巨头也重新开始积极布局中国业务。
今年3月,松下在大连的“新能源专用方形锂电池工厂”正式投产。松下汽车相关业务副社长伊藤好生还对外宣称,松下正在研究与中国江苏省两家工厂合作,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生产。松下首席执行官津贺一宏在日前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未来特斯拉可能会在中国全面投产,松下或许会同其合作在中国生产电池。
松下对自己的动力电池充满信心。松下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安全性尤为重要。车企看重日本产的高质量电池。
韩国方面步调更快。LG化学则与华友钴业(603799.SH)合资生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该项目已于5月初正式落户无锡。根据双方规划,明年9月份项目将竣工投产。
SK Innovation准备投入864亿韩元投资其在中国的电池公司。同时,SK Innovation将中国电池公司名更改为“SK蓝龙能源”。
5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入选。上述三家公司分别为三星SDI、LG化学、SK innovation在华的合资动力电池企业。
此轮白名单旨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行业自律,为政府政策制定、企业配套选择等提供基础依据,并不与补贴政策挂钩。
在补贴时代下,该白名单虽无制约力,但是这表明了市场开发已成定局。《财经》记者获悉,国内合资车企已经开始接触LG化学。
国内一家领先的锂电企业高管对《财经》记者表示,韩国等企业背后有国家和财团支持,一旦韩国企业进来,可能采用低价战略来抢占市场,这对中国锂电企业来说是重大挑战。
参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制定的资深专家并不认同上述观点,其告诉《财经》记者,韩国企业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给予民营企业足够发展空间,如果2020年市场放开,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冲击不大,曾经的手机电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可否认的是豪强环伺的时刻已经到来,对于比亚迪来说可谓时不我待。
比亚迪方面也在加快寻找客户的步伐。何龙透露,比亚迪多次参与车企的招标,只是参与晚了。
2018年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持续洗牌的关键一年。随着补贴的持续退坡,谁能抢占更多的市场,谁就将在洗牌期间脱颖而出。这一年对于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成规模地对外供货,才能为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日后发展打好根基。
郑丹丹预计,2018年将有少量车企尝试使用比亚迪的外供电池,短期对市场的冲击有限。与其他颇具实力的动力电池企业相比,比亚迪动力电池能否在外部市场获得同等或更多认可,需要更长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