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来讲,补贴缓解到什么角度会放松管控?
这边没有说法,领跑者的补贴强度能源局比较满意。随着成本的下降,明年补贴强度也会下来了,倒不是主要矛盾。存量130GW,已经拖欠了100GW会非常难受。能源局十三五规划110GW,去年已经到130GW了。补贴强度降下来的话,19-20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放松。从电站企业来讲,电力接入会是将来平价之后限制。
严虎:17年电价下降,但是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终端收益率不降反升。今年电价价格出来之后,领跑者计划价格让能源局压力很大,国家要先收一收,看一看反应。
2017-2018年海外出口的量会有多大?
我们主要供给国内的组件厂,17年自己直接出口的占比在8%,今年计划10%-15%。
我们的扩产进度会受影响么?
加快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对我们来说,多晶硅、电池片都是最优的产能。用空间换时间。我们投资的基本逻辑都是产能替代,投资计划不会改变的。至于明年的扩产,2.5万吨的产能只是时间点的把握。第二点我们当期为什么要分两期来上,可以从第一期投产之后优化产能。电池片的扩产按年投,明年不改变。
目前来看政策有没有缓和的可能?
行业各家公司、协会,都在努力,不要构架政策不要变化太厉害,我们也在继续努力,估计有一定的可能。退补贴的大方向,大家一定要明确。短期是痛点,长期是拐点。
完全平价的话,用通威的组件能不能盈利?太阳能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不是已经起来了?
在电站上我们并没有投太大,但是未来趁这个机会,把资金、能力全部投在优势产能的扩张上。2020年发电侧平价上网,这个时候腾出精力和时间,可以多做电站。今年投资成本已经降到4.8元/W,明年会到4元以下。实际上到3-4元/W,已经可以脱离补贴保证一定盈利能力了。
光伏行业11-13年是全行业最低迷的时期,13年开始筑底,14-15恢复,16-17快速增长发展,很多产能还是5年之前的,要面临这轮的淘汰。70%的关键设备中国人全部替代,这两三年的技术进步也非常快速,新上产能已经完全非常具备竞争力,接近平价水平的状况了,后发优势的空间已经很少了。
资本开支的安排?
17-19年预计有200亿的投资,包括:利润+折旧(120亿元)、募投资金(50亿元)、可转债(50亿元),银行间的贷款和中票,总体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满足17-19年的投资规划的需求(现在仅40%)。可转债已经受理了,计划三季度发出来。超短融我们刚注册30亿,成本5.9%只发了1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