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产业新政,带给光伏行业的冲击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因文件落款时间是5月31日,因此业界称为“5·31新政”或“光伏新政”),强调合理把握发展节奏,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同时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化配置项目力度。
产业新政的影响力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则是相关个股股价的连续跌停,6月1日~5日三个交易日,隆基股份(601012,SH)股价跌去25.32%,光伏板块相关个股也多数大跌。
补贴标准提前降低
光伏新政明确,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年我国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在2018年仅安排10GW纳入指标。
除了严控规模,补贴强度也有所弱化。光伏新政指出,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葛志坚称,这一规定,实际上把光伏平价上网政策从原定的2020年向前推了两年,需要国家补贴的普通地面光伏电站将不复存在,将来的普通地面光伏电站都将是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平价上网项目。
国内光伏的标杆电价在2013年确定,将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分为I、II、III三类,相应制定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9元/kWh、0.95元/kWh、1元/kWh,另外对分布式发电项目的补贴标准为0.42元/kWh(含税)。
在2016年6月30日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下调至0.8元/kWh、0.88元/kWh、0.98元/kWh。标杆上网电价的下调造成光伏行业特有的“6·30”抢装潮。“抢装”的原因是,往年备案的普通地面光伏电站,如果于当年6月30日前仍未投运,则将执行新一年度的上网电价,故而相关企业都希望通过抢装以获取更高的标杆上网电价。
2017年6月30日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进一步下调至0.65元/kWh、0.75元/kWh、0.85元/kWh。2017年实现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53.06GW,同比增长53.62%。
根据此前规划,在2018年1月1日后,将进行第三次标杆上网电价下调,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将下调至0.55元/kWh、0.65元/kWh、0.75元/kWh,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下调至0.37元/kWh。
因此次光伏新政明确补贴下调时间为“发文之日起”,一些原本想赶今年6月30日(即6月30日前并网电站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的政策)抢装上马的项目业主颇为忧心。他们认为,今年已无“6·30”,因此抢装成为无用功。
不过,此次新政已稍有“松动”。经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向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确认,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指标的项目,在今年6月30日前并网的,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