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应用多元性 “光伏+”激发产业新动能
除了太阳能屋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光伏日用品正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为满足人们在户外场景下的电力供应需求,汉能去年推出了发电纸、发电背包等一系列移动能源产品。”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副总裁、渠道事业部首席执行官曹文辉认为,“智能生活与新能源利用的融洽,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太阳能产品的品质,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环境。”
此次《计划》提出,要提升智能光伏终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先进光伏产品与消费电子、户外产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结合,鼓励发展太阳能充电包、背包、衣物、太阳能无人机、快装电站等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
“这增强了光伏应用的多元性。以前把光伏产业仅作为能源独立体发展较局限,现在国家首次联合多部委提出结合‘光伏+’,对其多元化应用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有利于激发新的业态和动能,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司海健说。
除了多元化智能光伏产品的涌现,未来,光伏产品从制造到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被浸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化调度、智能化集成的统一体中,与新一代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科技深度融合。
针对《计划》提出的推动光伏系统的智能集成和运维,丁文磊说:“我们已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为了解决存续期内的运营维护方面,公司自主开发了‘金斗云’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将每块组件运行电压、电流等各项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分析,对各个异常数据做到归类整理,以此监控整套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实现光伏系统的主动运维,极大地节省了运营维护成本。”
从农村到城市 建一条智能光伏生态链
“去年,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启动了延庆山区‘煤改电’方案试点工作,结合山区农户大都有平房屋顶的特点,采用光伏发电技术+直热式石墨烯墙裙板的组合供暖方式,不仅解决了农户冬天采暖问题,多发的电量还能卖给电网赚钱,保护当地环境。”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王敏向记者介绍。
“光伏发电外加国家补贴,经测算一个取暖季农户只需花费2000多元,不仅使用安全便捷,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这一模式今后将在京津冀地区进一步推广。”光伏发电设备销售商、北京龙岗兴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说。
其实,除了越来越多尝到“光伏扶贫”甜头的乡村,城市也是未来光伏应用的巨大蓝海。
此次《计划》提出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要求建设独立的“就地消纳”分布式建筑屋顶光伏电站和建筑光伏一体化电站,促进分布式光伏应用发展。鼓励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光伏应用项目。
“这可以说是对企业实践工作的理论指导版。”司海健说,汉能这几年正努力从点(光伏产品)、线(光伏行业解决方案)到面(生态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既定目标。去年12月,汉能推出了“新型生态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和绿色建筑、绿色园区/特色小镇、绿色交通、绿色政务等八大行业解决方案,并与贵州铜仁等城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本地相关企业,全方位打造智能光伏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