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协鑫集成突然宣布,曾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光伏金融业务已被公司剥离。
协鑫集成财务总监贺德勇在2017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表示,公司曾创新开展互联网光伏金融业务,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面临的监管形势和行业环境错综复杂,行业风险突出。公司已将这部分业务剥离,将涉足半导体产业。
据了解,该公司于2016年5月份正式推出了互联网金融平台,当时的新闻稿称,这一平台上线60天成交就达到了2亿元,显示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不到两年,曾被公司寄予厚望,并定位于“一站式综合能源金融服务平台”,深耕能源领域供应链金融,成为协鑫集团在“能源+互联网+金融”业务上延伸的平台却突然被剥离,这难免会令一些投资者唏嘘。
实际上,近期协鑫集成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其刚刚扭亏的业绩被打回原形,毛利率逐年下滑,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小,目标拓展全球市场但出师不利,同时,频繁的人事变动也暗藏玄机。
扭亏“拖泥带水”,协鑫集成再次巨亏原形毕露
正如一些媒体所述,对于光伏产业来说,2017年是复苏的一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预期的达到99GW,同比增长26%,国内光伏行业在上网电价调整带来的抢装效应、分布式市场及扶贫项目快速扩大、新兴市场开拓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协鑫集成也于2017年完成了不那么华丽的“转身”,为什么这样说呢?
2016年,协鑫集成营业总收入120.3亿元,同比几乎翻番。但净利润却突然大跳水,本来其预计净利将超过1亿元,但修正之后却“有盈转亏”,净利润亏损接近2700万元,扣非后净利亏损更是高达7600万元。
2017年,协鑫集成通过“多样化产品、全球化布局、智能化制造”成功转身,实现营收144.47亿元,同比增长20.12%,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385万元,同比增长188.63%,实现扭亏为盈。
但是这个转身显然还“拖泥带水”,该公司公告显示,协鑫集成2017年扣非后净利亏损达到1.70亿元,同比还下滑了123.59%。
显然这次扭亏“扭”得并不彻底,这也能从今年协鑫集成的业绩表现一窥究竟。
不久前,协鑫集成发布2018年一季报,公司2018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0.21亿元,同比下降18.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降16.91%。营收净利双双下滑,此数据对“协鑫集成”来说并不利好,可谓“原形毕露”!
不仅如此,由于一季度业绩亏损金额较大,组件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毛利率略有降低。协鑫集成还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亿至0.0,同比变动-516.45%至-100.00%。
伴随着业绩不佳,协鑫集成销售毛利率逐年下滑,已从2015年的15.39%跌至2017年的11.92%,同时,资产负债率却畸高不下。2015年达到75.77%,2016年和2017年都接近80%。负债合计分别达到112.03亿、161.45亿和161.15亿。
业内人士表示,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是评价上市公司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处于40%~60%之间。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就相对较高,越有可能引发现金流不足,资金链断裂,不能及时偿债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
而21世纪经济报道之前还曾报道称,受此前超日破产影响,协鑫集成的银行授信受到较大影响,而非银融资成本比正常银行融资成本普遍高2到3个百分点,这对协鑫集成的正常运营带来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