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赛维重整尘埃落定 昔日光伏巨头上演沉浮启示录

2018-05-08 06:14:18 太阳能发电网
继今年1月重组计划被批准后,江西赛维最终完成了重大的“停车调整”。不过,对于这个昔日光伏巨头而言,无论未来将走向何方,其在中国的光伏发展史上,永远都将和无锡尚德成为2012年在欧美“双反”打压下、极速凋零的国内光伏企业的缩影。

扩产隐忧与贸易壁垒

如今,伴随着赣商科技集团的入主,江西赛维历时六年的停摆终于尘埃落定,转型民企控股后,江西赛维将重新找寻到其新的出发点,可喜的还有,赛维LDK旗下的光伏硅公司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其应收也达到了11亿元,根据其扩产计划,其光伏硅产品也将在2018年7月份以后,产能达到2万吨的水平。

然而,相比江西赛维往日的风光,如今的光伏行业已经沧海桑田。历经2012年的“寒冬”之后,国内的光伏产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在过去的几年里实现爆发式地增长。国际能源署光伏电力系统项目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5-2017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5.13GW、34.54GW和53GW,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内与国际光伏装机量持续上扬之下,国内跑出了例如晶科、中能、晶科、晶澳能源、天合光能等新的领军企业。

不过,繁荣之中亦现隐忧。在实现质量提升、平价上网的政策主基调下,一是国内低端产能一直面临洗牌和淘汰,二是自去年开始的光伏企业扩产潮再度加深了行业的产能过剩隐忧。

据悉,去年开始各大光伏材料企业扩产的消息就陆续传出,并且在2018年集中放量。资料显示,保利协鑫宣布在新疆建设的总产能为6万吨的多晶生产基地,将在2018年完成前两期4万吨的投产;通威股份表示,其规划的包头5万吨以及乐山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也将在2018年各完成一期投产,合计达到产能5万吨;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也对外宣布,其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投产也将在2018年实现。

国内企业争相扩产,然而进入2018年,美国与印度则对中国光伏行业再度提高了关税壁垒。据了解,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对中国进口光伏电池和组件实施了征收30%关税。受此影响,2018年1-2月中国消失在十大组件出口国中。

除此之外,近日工信部也出台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降温”。早在3月1日,工信部就印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相比2013版和2015版,其中的一大的变化就是针对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要求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此外,4月25日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对《关于完善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管理的意见》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文件进行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而就在4月24日,在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释放了严控光伏发展规模的多个信号。

 



作者: 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