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根本
3月26日,财政部下发的一则新政为我国光伏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再次注入强劲动力,为确保光伏扶贫收益及时惠及广大贫困人口,对列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内的光伏扶贫项目,财政部将优先拨付用于扶贫部分的补贴资金。通过产业扶贫,包括光伏扶贫在内的诸多新业态快速发展,我国扶贫工作已迈上新的台阶。
“对于补贴政策,应该客观看待。补贴政策可以看作是不具备成本优势的行业的生存启动阶段,符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但是补贴政策只是一个过渡性政策,很难长时间持续。”周健奇表示。
应该看到,屋顶光伏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收入的稳定增长,屋顶光伏的意义也超出了精准扶贫的范畴,而上升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层面。
周健奇认为,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最终取消补贴取决于三点,一是技术进步,使得成本降低,从而具备替代传统能源的竞争力。二是服务集成效率提升。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否则后劲不足。
“这三点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周健奇强调。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正愈演愈烈。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清单中,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等光伏全产业链设备赫然在目。
“光伏产业贸易摩擦一直都有,‘十二五’期间由于光伏主要靠出口拉动,曾经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对相关出口企业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这种贸易摩擦还会进一步刺激国内创新。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光伏市场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量占全球市场的50%,光伏产能占世界的70%。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是太阳能产品最大生产国,也是世界上应用太阳能最大的市场。
“对于光伏产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才是根本。”周健奇进一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