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或致格局生变
3月1日,国电电力、中国神华发布公告,双方拟以各自所持相关火电公司股权及资产,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这一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由国电电力控股,双方将向其中注入合计34家火电公司与6家联营公司的权益,上述资产涉及在运、在建装机容量超过7600万千瓦。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整体经营环境暂未出现大幅变化的情形下,此次资产整合将对五大发电主要上市公司原有格局产生影响。由于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合资公司的成立并不会直接对两家上市公司造成财务报表层面的影响,但数千万千瓦装机的火电资产整合,将有效避免同业竞争,扩大市场竞争优势。中国神华旗下火电资产多集中于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结合中国神华在煤炭业务方面的优势,国电电力在上述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将得到加强。
根据中国神华2017年业绩报告,该公司2017年发电业务利润同比减少36.7%,低于上述五家上市公司,煤电一体化运作在煤电互保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而随着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国电电力与中国神华火电业务进一步整合,这项优势也将逐渐在国电电力未来的经营情况得到体现。
国电电力凭借较高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近年来经营情况好于体量相近的华电国际与大唐发电,2017年净利润在五家公司中居第一位。上述合资公司的成立,让国电电力在控股装机容量上大幅提高,在市场规模上得以缩小与华能国际的差距,此外,资产整合后的协同效应,将使其资产在盈利能力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夹缝中持续转型
2017年,尤其是年底供暖季期间的高煤价,对五大上市公司经营造成巨大冲击。各分析机构纷纷寄望于煤电联动与煤价下跌,能拉动各公司火电业绩的复苏。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用电价格的同时,并未提及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价的调整,继2017年初“由于未达到联动要求暂不调整”后,上调上网电价的期望或将再次落空。而电煤价格虽在今年一季度明显回落,但整体仍处于高位,中电联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煤炭价格的下行仅是阶段性、季节性现象,日前进口煤政策的再度收紧,也将限制煤价下跌空间。
另一方面,能效、环保等政策要求趋严,市场电量占比不断提升,火电盈利空间承受多方挤压。2017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电力行业率先进入碳交易市场。碳排放作为化石能源的“原罪”,目前仍缺乏真正经济实用的控制手段,现阶段想要通过电力行业实现减排目标,只能继续在成本上施压,火电行业经营压力又将加大。
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的同时,各上市公司持续做强火电主业,力求机组清洁、高效。根据业绩报告,截至2017年底,华电国际60万千瓦及以上的装机比例达到51%,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绝大多数完成供热改造,87台需要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机组已改造完成82台。华能国际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60 万千瓦以上机组超过50%,包括14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国电电力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61.5%,超低排放改造完成71.56%。大唐发电超低排放改造完成95.1%。中国电力19台煤电机组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在已有的外部压力下,发电企业为了达到政策要求、履行市场电量,在机组安全、能效、环保等方面还要继续自我加压。
2017年艰难的“求生之路”,也许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