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使馆能源官员Jessica Henry
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尤为重要方向
有关弃风、弃光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达到2030年30%的目标,还面临很多挑战。
2017年中国的弃风率在12%左右,弃光率是10%左右,这是由于中国的地理现状及中国的西南和东南地貌的特殊情况所致。所以,我认为,建设长距离输电网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因为中国的用电量需求,二是对于输电网功率的需求,中国在这个方面非常努力,但同时面临很多困难。
另外,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结构应该有所更新。由于中国一系列低碳法律法规还是早期出台的,其低碳化促进方式有些过时。
就英国来说,我们在2008年、2013年、2014年分别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案,在各种市场适用于不同体系,且英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尝试过各种发展结构框架。英国有世界上最大立案的风电市场。
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已经进入电力竞价市场,这些努力促使英国在上世纪末对二氧化碳减排达到了40%。同时,我们也认为可再生能源是尤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去年12月中英双方也就可再生能源达成了高级别政府间合作方案,未来3-4年之内英中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会有广泛合作,希望进一步帮助中国减少可再生能源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配置。同时希望在中英双方之间搭建论坛,更有效地谈论合作内容。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官员蒋南青
大型能源集团身处能效转型过程
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背景下,我国2030年可持续目标强调的是如何达到一种多收益的体系。中国的能源生产已经是全球第一,在已经达到将近峰值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去一味的生产、增加供给,而是要从需求侧出发进行能源革命。
从消费端来看,在整个生活场景中,日常生活需要的一半能源都是供热、制冷、照明、热水等都是低品位的能源,不需要用高品位的能源来供给。在这个方面存在着大量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还存在能源不足的问题,若要进行最佳能源匹配便需要良好的能源规划。
现阶段我国的煤炭消费占60%,瑞典、丹麦等国也是从70年代的100%纯燃油的能源结构转变成为当今100%的可再生能源的结构。这种能源转型是在遭遇70年代石油危机时,整个国家将所有能源循环利用且协调发挥作用,将供热、供暖、供电各种能源结构集中在一起,来去议价,在峰谷电价给能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达成共识。
瑞典等国家和中国体量无法相比,但可以借鉴其成功应用案例。比如现在前端的垃圾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相结合应用。
在能源互联的情况下,还需要投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这同时需要非常精密的测量和计量,对技术要求高,也会促进就业发展。可以说,在全球趋势下,中国大型能源集团转型也处在向能效转型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