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ENGIE中国执行副总裁刘恒伟
中国能源转型要直面煤炭问题
能源转型是必然的,这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但在能源转型就必须要直面煤炭问题,用好煤炭。
现在,中国大规模利用煤炭的结果就是对环境产生破坏。全世界有一半的煤炭消费在中国,全中国40%的煤炭消费在京津冀地区,雾霾的原因离不开煤炭使用现实。而在煤炭发电方面,我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高效的煤电厂,其排放标准更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但是由于总量过大,环境问题依旧凸显。
因此,现阶段,对煤炭问题我们要有非常坚定且清醒的认识:
一是必须要明确减煤,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二是要深化发展煤炭清洁化利用。
三是能源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能源安全而广用煤炭,由于数量短缺而大量进口,效果就会与初衷背道而驰。能源安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指标或对外依存度指标。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了整个供应链,仅仅简单地将其化为一个指标是非常不科学的。这种认识导致整个能源政策走向、能源利用走向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反思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对能源决策目标的认识。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刘克雨
中国企业出海应规避四大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已将近30年,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能源企业纷纷走进国际市场,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油气海外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领域的扩大,我国企业也产生了变化。第一,逐步向全产业链合作发展。第二,从国企向国企和民企共同走出去变化。第三,从只注重陆上向兼顾海上发展变化,并且注重上游投资及工程技术更新。
同时,我们也面临四大风险:
一是政治风险。如何同俄罗斯、伊朗合作又避免美国长臂管辖是存在。
第二,“一带一路”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多变,这给我们带来了政策风险。
第三,这些国家普遍的支付能力有问题,让我们对未来投资回收有所担忧。第四,安全问题,中东、中亚国家恐怖势力较猖獗。
在规避风险上,我认为:
①合作中不力求主导,充分注意对方诉求,同时认真评估其支付能力。
②坚持分清政治、经济界限界,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
③在海外合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的能力,国际企业投资、技术是分开的,而中国是两者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