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小高地”崛起
时序更替,嘱托成为前行的动力。
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董鹏说:“截止到2017年底,通过电池生产线PERC工艺升级改造后产能达到了每年400兆瓦,转换效率也从20.4%提高到21.4%,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省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产业,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聚集了逆变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埚、铝边框、支架等一批配套光伏企业,已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产业格局。
坚持以下游电站带动上游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光伏制造产业发展壮大, 晶硅电池及组件已建成产能750兆瓦,包括聚能电力200兆瓦、中电投西安太阳能公司200兆瓦、亚洲硅业200兆瓦、拓日新能源150兆瓦。日晶光电能300兆瓦正在建设;高倍聚光电池明阳新能源300兆瓦高倍聚光模组件和薄膜电池首能公司300兆瓦正在建设;逆变器已建成产能500兆瓦,在建1000兆瓦,可以配套同等规模光伏电站。
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是离海西州、海南州、海东市等光伏电站集中建设区域最近的光伏制造业基地,作为“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2017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98亿元。
在这里,目前已形成了从上游多晶硅、单晶硅等原材料制造——切片、电池、组件中间各环节产品生产——石英坩埚、逆变器、铝边框等配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国内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形成了迄今为止我省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成为了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
在如今的东川工业园区,发挥光伏产业集群优势,达到多晶硅年产能约1.75万吨,单晶硅年产能约7000吨,单晶切方年产能约1000吨,电池年产能约500兆瓦;光伏组件年产能约1吉瓦,逆变器年产能约1吉瓦,光伏组件铝边框年产能约3万吨,光伏玻璃年产能约360万平方米……
聚力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牢记嘱托,抢抓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历史机遇,发展好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青海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