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迎来“开门红”。 1月24日,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50GW,同比增长14%。其中,水电装机341GW,风电装
场在国内,光伏开始为自己国家的能源转型作出贡献。
协鑫集团副董事长朱钰峰亦表达了类似看法,在他看来,中国光伏成功突破“两头在外”的境况,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具备了担当重任的“资质”。基于光伏的普惠和绿色属性,其正担起绿色发展的重任。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光伏年发电量首超1000亿千瓦时,成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曾公开表示,光伏发电是过去几年发电成本降低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光伏产业一定能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落实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决定性力量。
补贴政策仍待完善
在光伏行业实现全球领跑的同时,相伴而生的补贴滞后等问题则一直制约着行业发展。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各光伏发电企业的补贴普遍拖欠2~3年的时间。并且随着装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光伏发电企业将普遍面临更长的补贴拖欠时间。除此之外,在光伏发电项目已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资金已下拨的情况下,仍存在补贴发放滞后3~6个月的问题。
以光伏发电企业为例,一个持有1GW并网运营光伏电站的光伏发电企业,正常情况下,其光伏电站一年的发电量通常能达到10亿千瓦时,按照国家2017年光伏上网电价标准推算,如补贴拖欠,则将造成该企业至少4亿多元的正常收入无法及时结算。
记者获悉,截至2017年,协鑫新能源的国内及海外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共约6.0GW,位居全球第二位。在协鑫新能源总裁孙兴平看来,大力发展作为绿色能源的光伏发电,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需要解除非光伏因素的限制,形成有利于光伏行业发展的友好环境。 据了解,目前国内持有并网运营光伏电站超GW规模的光伏发电企业将近30家,超100MW级的企业达上百家。有业内人士担忧,如若补贴长期滞后拖累下游发电企业,不良影响会波及上游制造企业,从而创新乏力,制约全行业的良性发展。
按照现行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征收标准,201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基金共收到大约700亿元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2017年预计在800亿元左右。但这不足以覆盖所有项目的资金补贴需求。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到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1000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已占到近一半份额。
李俊峰认为,补贴缺口变大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征收不到位,导致入不敷出,另外就是征收额度没有随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扩大而提高。李俊峰指出,补贴来源是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每年应该征收1000亿元,但是征收比例约75%,每年欠收200多亿元,长此以往,造成了历史欠账,多年累积成为1000亿元的大缺口。在李俊峰看来,可再生能源附加的额度没有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及时调整,补贴出现缺口是必然的。
针对补贴滞后问题,国家能源局近日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253号(工交邮电类39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将推动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征收力度,明确地方的主体责任,调动地方积极性。特别是对新疆、甘肃等自备电厂较多的省份,将会加大本地区电价附加征收力度,简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和补贴申报、审批、拨付方式。同时,将择机研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的相关政策。
李俊峰建议,要高度重视在能源转型期间发展光伏产业的意义,国家要稳定光伏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稳定、规模化发展,共同维护光伏发电发展的好势头,不能为其泼冷水,更不能对其发展加以限制。
协鑫新能源总裁孙兴平也呼吁,应该群策群力,持续营造新能源发展的新环境,同时,降低非光伏成本,加快光伏平价上网进程。据其介绍,预计在2020年左右会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届时可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补贴负担问题。
作者:秦枭 吴可仲 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