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悬崖百丈高,犹有光伏俏。俏也争寸光,只把民来报。”
“悬崖村”装上了光伏电站!
艰难爬过17段2500-2600步钢梯,站在山顶上迎着凛冽冷风,汗流浃背的中兴能源民生光伏项目四川巡检运维人员付伟华仿开国领袖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吟咏而出,此时落差800米悬崖带来的恐高感,还有长时间背负20-30斤重工
电力是本源
事实上,中央政策好,给阿土列尔村民以自信,以美好向往,以无限憧憬,正是始于加大“三州三区”脱贫攻坚力度的落地,始于国家能源局制订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以下简称《计划》),始于电力是现代文明之源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逻辑。
按照《计划》,国家能源局安排中兴能源、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电、国电集团、中广核、中节能等企业采取电网延伸和建设离网光伏电站等方式,全面落实推进解决新疆、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区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巍峨群山中的光伏电站和村落,因地理位置偏远,搭建电力线路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离网光伏电站成为解决当地村民无电问题的有效工具。)
发挥离网光伏电站分散性、灵活性、可持续发电等优势,弥补电网因地理位置偏远、架设线路成本高留下的无电“死角”,已使上述省区的偏远山区获得了电力全覆盖,为提高贫困地区村民生活水平,满足日常生产需要打下了坚实基础。
民生任重路远
实际上,阿土列尔村正是电网延伸和光伏电站互为补充,互为倚恃的案例之一。在四川乃至其他省区类似阿土列尔这样“悬崖村”不在少数,电网延伸与光伏电站互补已成为解决无电人口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这些“悬崖村”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十分险要,无论是对搭建电力线路来说,还是对建造离网电站而言,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此前,笔者走访期间巧遇行色匆忙的付伟华,负重“攀崖”只是做民生工程多艰的一个缩影,其反映的电站运维之艰辛亦如惊鸿一瞥,很快随着视线消失在大山之中。
仅从侧面反映出光伏扶贫工程建设的难度和后期运维的艰辛。
民生工程多艰
“身后就是掉下去粉身碎骨的万丈悬崖,我们只有一往无前,说大一点是给贫困村民带去光明,说小一点,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容不得有任何退步。”问及建站、运维都存在哪些困难,中兴能源另一参建其他“悬崖村”光伏电站项目的工作人员尤殿强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
据了解,尤殿强曾参与中兴能源在四川多数扶贫电站项目的施工建设,有着丰富的建站经验,现负责3个“悬崖村”电站运维工作。他是本地人,对当地的地理地貌、人文风俗都十分熟悉。
尤殿强介绍说,他负责运维3个扶贫电站项目与阿土列尔村同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均距县城百余公里远,没有公路,狭窄崎岖的山路仅容一辆小汽车通过,遇到陡的地方,车开不动,需要人来推。遇到险要的地势,不敢开,只能由司机把着方向盘,其他人小心翼翼的推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能源主导投建的数百个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大都建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环境极差的高山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给项目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也给后期运维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的项目大多建在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山上,组件、逆变器、设备等根本无法通过汽车运抵,这时只能靠人扛着,一点点往上搬,然后再组装。背着面积超1平方米的光伏板要小心不能刮伤、磕碰,以免组件受损,降低发电效率。光伏板虽不是很重,但面积大,背起来很吃力,最怕的是来风大,人根本走不动。”尤殿强回亿了当时施工的细节。
碰到与地面垂直的山坡,扛重达30公斤以上的逆变器或汇流箱怕摔倒,怕把机器摔坏了,这时候就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了,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把装箱的设备拉上去,然后再继续扛到施工地点进行安装测试。
尤殿强向笔者提供了建站期间所摄一组图,生动还原了从把组件运到山上,扛到目的地,安装调试,接线入户和后期运维的全过程,光伏扶贫电站建站之难、之苦随之跃然图上。
(中兴能源装载光伏设备的货轿正在山路上推行,前面是一条蜿蜒狭窄的山路,车上方是裸露的山石和峭壁,下方是坡度接近180度的山崖和隐约可现的一湾江水。)
作者: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