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悬崖村”:悬崖百丈高,犹有光伏俏!

2017-12-21 16:24:22 太阳能发电网
  “纵使悬崖百丈高,犹有光伏俏。俏也争寸光,只把民来报。”   “悬崖村”装上了光伏电站!   艰难爬过17段2500-2600步钢梯,站在山顶上迎着凛冽冷风,汗流浃背的中兴能源民生光伏项目四川巡检运维人员付伟华仿开国领袖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吟咏而出,此时落差800米悬崖带来的恐高感,还有长时间背负20-30斤重工
  “纵使悬崖百丈高,犹有光伏俏。俏也争寸光,只把民来报。”

  “悬崖村”装上了光伏电站!

  艰难爬过17段2500-2600步钢梯,站在山顶上迎着凛冽冷风,汗流浃背的中兴能源民生光伏项目四川巡检运维人员付伟华仿开国领袖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吟咏而出,此时落差800米悬崖带来的恐高感,还有长时间背负20-30斤重工具箱产生的劳累,都被身心瞬间释放的轻松和愉悦冲到了九霄云外。

  “前面就是‘悬崖村’了,我上午要给一户村民修电站,下午还要到另一座山村去修,时间很紧,我先走了。”说完,付伟华朝着他手指去的一排错落有致,泥石结构和原木构造的民房方向大步流星的赶了过去。

  众人关切、惦念的“悬崖村”也装上了光伏电站?

  是的,一点儿也没错。

(一户“悬崖村”村民猪圈上装的光伏电站,高山之上开辟的“牧光结合”光伏应用模式。光伏面板前方是有线电视接收器,村民有时用光伏发电来满足生活所需,其中包括看电视等。)

  走近“悬崖村”

  据了解,大名鼎鼎的“悬崖村”本叫阿土列尔村,在国家脱贫攻坚重地“三州三区”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治下,由昭觉县支尔莫乡直接管辖的一个自然村。

  据村民讲述,祖辈为躲避战乱迁于此,繁衍生息至今,守护这片热土的人家有172户,仍传承着传统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民风十分淳朴。

(“悬崖村”里的小女孩,好奇而又腼腆的看着来访的“不速之客”,一脸的天真无邪。)

  “悬崖村”换新颜

  惠民工程多献力,“悬崖村”上换新颜。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党中央惠民支边政策的倾斜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这个在外界看来已与现代商业文明严重“脱节”的深山僻壤正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笔者实地探访了解到,阿土列尔村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17段易脱落、易断折的藤梯已全部换成了牢固耐用的钢梯,极大的提高了村民出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左图:“悬崖村”新建成的钢梯,超过70度的斜坡倾角,对患恐高症的人来说,下山难度不小。右图:“悬崖村”此前居民出行用的藤梯,现已松散,轮廓依稀可见,可见先前安全隐患很大。)

  据悉,村上一位叫拉博的长跑冠军仅用时15分钟就可以从山顶下到山底。另一位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的健跑者某色伍哈,也只需20多分钟即可完成全程。

  这对现在上下山仍各需2-4小时的村外人而言,简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奇迹,但在已将行程由2-3小时大幅缩短至1小时的村民看来,这一点儿都不值得惊诧。

  “两个文明”在飞跃

  除了出行条件获得质的改善外,阿土列尔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亦迈上新台阶。

  村支书某色吉日介绍,村里在2015年通上了电,接着有了移动信号覆盖,正式告别了过去只能用煤油灯、竹油灯照明的日子,村民们也用上了彩电、智能手机、电饭煲和电热水壶等小家电,有的人家还购置了小型粉碎机,也过上了业余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的城里人生活。

(“悬崖村”上村民在吃饭,屋内摆设相对简单,身后有一彩电,有了电,村民生活较以往也丰富起来。)

  致富要靠引路人,饮水不忘挖井人。“新时期,国家政策好,加大对民生支持力度,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这是我们生活大幅改善的根本动因,“某色吉日说,10月18-24日,村民们自发的收看了十九大,积极了解国家政策动向,从中挖掘并发现新商机,譬如村上准备打造生态旅游项目就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脱贫的创新和尝试。

  (为笔者背包引路的村书记某色吉日和村民,远处群山环绕,浮云飘飘,宛若人间仙境,若不考虑经济落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或大抵如此。) 


作者: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