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五的晶硅龙头如何看多晶技术未来?

2017-10-24 07:41:14 太阳能发电网
  纵观2017年的晶硅光伏制造端,超过60吉瓦产能的多晶技术路线的看点无疑更多、更引人注目。金刚线切多晶、传统砂浆机改金刚线切片机、钢线细线化、黑硅技术、多晶PERC、类单晶、薄片、大尺寸硅片等等,相关话题以及更加细分的工艺技术讨论充满全年的各种行业会议。  而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金刚线切多晶技术的快速推广。由于
 

  多晶硅片端降本增效潜力不小
  凭借金刚线切多晶在今年的发力,多晶在硅片切割技术方面大大缩小了与单晶的技术应用差距。数据显示,相比之前的砂线切割,金刚线切多晶机台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单位硅耗降低20%以上,垂直制造成本可降低26%以上,是近年来最重要的降本措施。据报道,硅片龙头保利协鑫目前已改造完成60%以上的金刚线切多晶产能,预计年底前金刚线切片产能占比将超过90%。
  王栩生表示,金刚线切多晶技术仍有降本空间,主要取决于钢线细线化和硅片薄片化两个因素。与会专家指出,薄片的问题不在于切割端,而在于电池组件工艺术配套,提升良率。“从技术角度看,可以薄到110-120微米,相对于当前180-200微米左右的硅片厚度仍有很大进步空间”,王琪表示。
  鉴于金刚线切多晶大量推广,与会专家一致看好黑硅技术的产业化。孙杰表示,干法黑硅效率提升更高,虽然目前设备进口高昂,但未来有望提升性价比。王栩生则指出,湿法黑硅被证明更具性价比,添加剂是过渡性临时措施。未来黑硅制绒应该和原有的碱制绒工序整合,更增多晶性价比。
  黑硅技术另一大优点是与高效PERC技术的高度匹配。汪晨指出,由于“背钝化”和“黑硅陷光”的“完美”结合,多晶黑硅叠加PERC技术后可得到额外收益,效率比普通多晶PERC高出0.4%,实现了“1+1>2”的效果。汪晨表示,与砂线切+普通电池工艺的单位成本(单位:元/瓦)相比,金刚线切多晶+湿法黑硅+PERC的电池制造成本仅为其92.7%,而金刚线切多晶+添加剂制绒+PERC则为其93.5%,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对于多晶技术的后续发展,与会专家表示乐观。王琪表示,金刚线切片、PERC等等在单晶上率先运用的技术,已经被证明也可以在多晶技术上获得产业化应用,多晶的高效率已经和单晶只有0.7个百分点的差距,而以前这个差距在1.5-2个百分点。至于组件端,目前各家都有相应的半片技术储备,可以解决更高功率的问题。

  单多晶价差或将重新拉大
  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多晶领域的快速推广,将单多晶在切片端的加工成本重新拉回到相同水平。汪晨表示,未来,细线化对单晶和多晶的挑战是一样的,对专用机和改造机而言也是如此。对当前的多晶改造机而言,金刚线细线化需要解决的主要是钢线本身的技术指标和成本,以及铸锭和拉晶品质优化等问题。随着相关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多晶铸锭改善硬质点、降杂提质,未来钢线将从70微米逐步过渡到到60微米再到50微米,现有改造机台将完全能够兼容,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专用机。
  王栩生的报告显示,单晶拉棒的单位硅锭耗电约为75KWh/Kg,而多晶铸锭的单位耗电约为12KWh/Kg,相差数倍之多。长晶环节的电耗是单晶、多晶产品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保利协鑫汪晨博士报告的数据看,多晶铸锭技术在提升效率方面,在提产降本方面日趋成熟,提升空间也还不小。在切片端技术水平相当、加工成本接近的情况下,单晶、多晶在长晶环节的成本差距可能将再次凸显。在目前效率技术水平下,从投资光伏电站的回报率测算,单晶组件比多晶组件价格差小于0.05元/瓦的情况下具备性价比优势,价差高过0.05元/瓦则多晶组件更具性价比优势,而在硅片端的性价比差值是0.6元/片。
  吕锦标将金刚线切多晶的快速推广称为多晶龙头企业间对接新技术、新工艺的经典案例。他表示,今年金刚线切割机台的快速改造,不仅促进了相关生产配套的国产化,更促进了黑硅技术的产业化。金刚线改造后释放了大量产能,促使硅片降本,“拥有60吉瓦产能的多晶集体的合纵连横,说明多晶阵营的力量在快速集结”,吕锦标表示。


作者: 来源:EnergyTrend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