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员王斯成在近日召开的“东北能源经济转型与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超600亿元。未来补贴缺口还将继续扩大。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182万千瓦,位
措施二 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
2016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由每千瓦时1.5分提高到每千瓦时1.9分。按照这一增收额度,仅能弥补一部分拖欠补贴费用,无法覆盖目前累积的补贴缺口,更难以支持《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1.05亿千瓦以上”发展目标所需的补贴资金规模。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表示,目前而言,要想解决补贴拖欠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水平,并保证全部电量足额征收,以确保补贴资金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财政部曾明确表示,将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相应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有人会问,征收标准提高会不会大幅增加居民用电支出?对此,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表示,按照我国人均年用电量约1000千瓦时计算,即使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从0.019元/千瓦时上调至0.03元/千瓦时,人均年电费支出增加90元,约占农村人均年收入的9‰,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并不会对人民生活水平造成显著影响。
另外,上述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按照要目前每千瓦时1.9分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2016年应当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大约在800亿元左右,与当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基本相当,但实际征收的数额远低于这一数字,这也是导致补贴缺口不断增大的重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财政部门已建立委托电网公司代为完成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支的相关制度,督促电网公司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基金代征职责,及时足额征收。另一方面要按月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及时全额办理结算,中央财政按程序再与电网公司办理相关结算手续。
措施三 利用绿证解决光伏补贴拖欠顽疾
从7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开始出售。我国首个挂牌出售绿证的光伏项目为“青海大唐国际共和一期2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发电项目”,挂牌单价772.3元,此次挂牌数量为3223个。
据记者了解,绿证就是一种可交易的、能兑现为货币收益的凭证。其中光伏发电企业出售可再生能源绿证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
目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存在,有的补贴已拖欠2~3年以上。如果可再生能源补贴不能按时发放,或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发电运营企业的现金流,此时,绿证的出现就是“及时雨”了。
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光伏发电企业一旦选择将光伏发电量通过绿证进行交易后,可直接获得发电收入,能缓解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导致的盈利压力,保证项目的投资收益率。
“2018年有可能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如果强制对象是燃煤电厂,这将会征集到足够的资金,弥补补贴资金缺口。”王斯成表示,比如火电,每年国家电力消费6万亿,65%是火电,就是4万亿,4万亿的15%,强制配额的话,一年可以征集到1200亿。每个绿证就是2毛钱,那么就能征1200亿。如果10%的强制配额能够征800亿,5%的强制配额也能征400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绿证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需中央财政资金补贴,由各类市场主体根据能源转型的要求自发进行利益分配,避免了补贴缺口越滚越大。同时也解决了补贴多少合适的问题,因为绿证的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自主决策,成交价格就是最合适的价格,不存在过高或者过低的问题,避免了政府定价产生的矛盾。
作者:杨鲲鹏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