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的“大桥样本”

2017-07-21 08:09:06 太阳能发电网
  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一幢幢二层小楼整齐排列。站在村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的门前,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大桥村委会主任温八月心潮澎湃——恍若转眼之间,100多户原居深山老林的村民全部住上了新房,有了自己的产业,顺利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仅三四年时间,对金融二字无任何概念的大桥新村农民,九成以上使用着银行的金融产品在不断改善着自己
  三
  “今年扩大了生产规模,目前年生产腐竹至少有3万公斤。”7月17日,大桥村从事腐竹加工的村民张群生说。今年初,他再次从农行申请了10万元“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营业额估算可达到100多万元。在他看来,“如果贫困户已经学会运用金融产品来为自己积累财富的时候,他决不可能出现再次返贫的局面。”
  事实也如张群生所言。在2013年推出“扶贫搬迁贷”的时候,古嶂村大部分村民还忧心忡忡——这么多贷款以后怎么还?离开了土地生活该怎么过?然而仅仅不到两年时间,搬入大桥新村的移民户就有近8成还清了5万元贷款。其中包括近7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出来了就有活路。去县城做工,在村里入股,在家里种养,都能来钱。投资,又有银行帮忙。”温八月介绍,在还清银行贷款后,大部分村民又选择了转换成“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用于投入其他的生产。仅他所知道的,大桥新村就有51户。
  站在大桥新村门楼前,一眼望去,是近200亩连片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这个由客商曾宪华投资的种植基地,如今已吸引了大桥村124户村民投资。有以土地入股的,有从银行贷款入股年底拿分红的,也有入股与进基地务工同时并进的。金融生活开始走进这个移民新村的每一户人家。智付通、电脑终端等银行自助设备相继在村里布放,村民能熟练地使用自助终端查询、转账、消费。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这里变得可触可摸。可以预料,更加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也或将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甚至民营资本进入这个村庄,为这个业已脱贫的新村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经济“血液”,让致富奔小康的群众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再造。

作者:王盛泉 谢文军 宋石长 来源:中国江西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