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记者刚一走进绵竹市什地镇合结村村委会,一抬头就看见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一块块正在享受着“阳光浴”。“只要有阳光就意味着我们有收益。”这样的天气乐坏了合结村村委会主任李军。 合结村是绵竹“光伏扶贫”的8个试点村之一,该村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30千瓦,去年10月正式并网发电。“从去年10月到今年6
困惑
贫困户不愿当“电老板”
“光伏发的电卖给我们,价格是每千瓦时0.4012元,另外还有每千瓦时电0.42元的国家新能源补贴。”据德阳市电力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以1千瓦的光伏电站为例,安装成本近万元,现在光伏电站的使用寿命都是按20—25年设计和建造的,基本上10年就可收回成本,剩下的10年不仅自用电免费,还能赚钱。
既然个人光伏发电站带来的收入持续稳定,但8个试点项目村的贫困户为何不愿自己当“电老板”?
“我家房顶承受不了,安在晒坝里我又到哪里去晒粮食?再说了,我哪里有这个钱。”合结村贫困户李兴明的一番话道出了答案,前期投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成了贫困户发展个人光伏发电站的“拦路虎”。
据了解,目前绵竹8个试点村均为集体发电系统,由绵竹市扶贫专项资金对其给予全额补助,以扶贫专项资金作投入,“集体项目可以全额补助,但个人确实无法全额补助,即使补助部分,对于贫困户来说,也拿不出几千元来安装。”鲜宇清透露,他们原本打算集体发电和贫困户个人发电同步试点,通过调研发现,贫困户自己出资建电站几乎不可能,“既然是试水,一方面希望通过集体发电系统来展现项目收益,另一方面希望借此找到能让贫困户个人参与光伏发电的模式。”
探路
集体个人投资入股
带着问题,绵竹各级负责脱贫攻坚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探路,试图解决光伏发电前期投入大,本就生活困难的贫困户无钱投资的矛盾。
“德阳正在推行金融扶贫,贫困户小额贷款还有贴息补助,我们准备借此鼓励评级授信的贫困户贷款入股。”齐天镇兴民村村支书程明武说,兴民村准备今年扩大村发电站规模,形成“光伏扶贫”产业。一方面,将绵竹市拨付的2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作为集体入股,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贷款进行个人投资。换句话说,资金投入后,贫困户成为“光伏扶贫”项目股东,每年不仅可以领取集体部分分红,还可领取个人股的分红。
鲜宇清介绍,除此以外,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尝试的“光伏大棚建设项目”,即将光伏发电站和设施农业建设合二为一,下面为农业大棚,上面是光伏发电站,不占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可以实现一地多用和一地多产,是光伏产业投资的新方向,“我们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尝试。”
作者:吴晓彤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