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17年《能源技术展望》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行,IEA中国合作部主任涂建军做了《能源技术展望2017》的主题演讲,涂建军表示,2015年至2020年,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电发电量预计将分别增加2.5倍和1.7倍。但在水电、海上风电、太阳能光热、生物质能源、地热发电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方面略显
电池的增长对系统整合也有影响,与波动的可再生能源增加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在2DS和B2DS情景中。因此,这对不同部门之间整合和相互协调激励的政策设计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储能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电动汽车从2010年开始起步,在2015年突破100万辆之后,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在2016年继续突破200万辆。 目前,纯电动汽车份额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直有领先优势。
但是与全球汽车保有量相比,本报告中的这些电动汽车只占很小一部分市场份额,仅占全球轻型乘用车保有量的0.2%。
2016年,在电动汽车保有量上中国超过了美国,成为在运电动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纯电动车市场,目前纯电动车(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占主流。从2014年起,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占比就稳定在75%。中国和美国一起占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的60%。欧洲国家加起来占了剩余的绝大部分,约28%。跟电动车的销售情况一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继续集中在少数几个市场。前5大国家占了全部(保有量)的80%,而前10大国家加起来则占了96%。
尽管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2011年以来增长速度也在不断下降,从2014年的84%,下降到2015年的76%,再到2016年的59%。纯电动汽车当前依然占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大部分,约60%。从2012年以来,这个比例就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一直在60%左右波动。
以2016年的200万辆为基础,所有的IEA情景都显示,直到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都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在RTS情景,预计2030年将有5600万辆电动汽车,是2016年保有量的28倍。这个情景反映了目前已经宣布或考虑的能效、能源供应多样化,空气质量和去碳化等政策。
在2DS情景中,电动汽车保有量的“雄心”上升到了1.6亿辆。这个情景的背景情况就是,有50%的可能将全球温升控制在 2°C。
在B2DS情景中,为了在2060年后不久实现能源部门温室气体零排放,电动汽车保有量要在2020年达到2500万辆,2030年则要超过2亿辆。
按照行业过去的趋势,即使在RTS情景中,电力在交通领域也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市场主导的创新将不足以打破交通行业对石油的依赖。实现B2DS情景中的电气化率需要强力的政策信号,比如出台零排放区和内燃机汽车销售禁令等严格的管制措施。
如果看轻型轿车市场,如果要实现B2DS情景的政策目标,该行业2060年73%的能源消费需要由电力来提供。
如果看重型卡车市场,最初是超低排放技术然后是零排放技术需要快速地在这个行业予以实现。在RTS情景,天然气汽车会在城区的运输车队率先得到推广应用,而电动卡车或氢能卡车等零排放技术的推广初期进展有限,主要发生在模型分析期的后半段及提供了清晰政策信号的地区。
如果不采取措施挖掘建筑能效的巨大潜力的话,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将带来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国家。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将给电力行业带来更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建筑部门的持续电气化。
在B2DS情景, 通过转向高效、低碳的技术不仅可以带来更低的能源需求,还可以在使用比RTS情景更少的电力的情况下实现更高水平的建筑电气化。
这些高效技术-比如建筑里的热泵加储能技术–还可以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
工业原料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向低碳系统转型都至关重要。在所有情景中,很多重要材料的产量未来还会继续增长。在B2DS情景中则要求有很多重要材料以最高效的方式生产和使用,以尽可能减少对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影响。
有几项关键策略可以使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减少:材料效率、能效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燃料和原料替代,以及包括CCS在内的创新性技术。在2030年之前,通过能效和低碳燃料替代获得的能源节约和直接CO2减排潜力最大,而从长期的碳减排来看创新性的低碳技术至关重要。在近期,材料效率对碳减排有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缓慢的增加,因为回收率和生产效率都有提高,而且他们对减少材料生产的影响随着材料需求不断增加而增大。
作者:涂建军 来源:国际能源署(IEA)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