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在气候变化国际协议上毁约,而显得时机巧合的聚会。清洁能源业界和美国地方政府竞相亮明姿态。 6月6~8日,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简称CEM8)在北京召开。这是特朗普做出退出《巴黎协定》政治声明后的首次相关国际会议。 作为全球清洁能源和气候治理的主要议事平台,会议的来宾与会议气氛都
退出声明后全球何去何从
曾一手促成《巴黎协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前执行秘书长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详细地解释了目前特朗普所做出的退出《巴黎协定》的具体含义,并言语严厉地指出,特朗普对于煤炭领域就业的承诺不可能奏效。
“底线是,特朗普愿意对那些不存在的工作做承诺,而不管他说什么或做什么,这些工作都不会存在。那些煤炭领域就业不会回归。” 菲格雷斯表示。
她指出,根据《巴黎协定》条款,美国在2019年11月5日才能正式提交其退出申请,并经历一年的等待期才能正式退出。
这意味着,最终结果将出现在2020年11月,即美国2020年大选投票之前,而特朗普本身也可以随时改变这一决定,或者下一任美国总统也可以决定维持退出还是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她认为,现在听到的特朗普的声明“并没有法律依据。这个声明是一个政治声明,并分为两部分”。
菲格雷斯进一步解释道,第一,这是对于特朗普针对自己政治票仓的一个声明,但不幸的是,这是一个误导了的声明:(创造就业的)绝对不是煤炭业。第二,这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信息,即美国缺乏为了美国和世界的利益同其他国家合作的意愿。
菲格雷斯指出,从法律上,接下来美国不得不留在《巴黎协定》之中,但是他们可以选择不去参加任何谈判或会议,当然这一点还要再观察。
张俊杰则告诉记者,《巴黎协定》讲的是各国对治理气候变化的贡献,是义务。美国退出,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短期会获得比较优势。但是气候变化问题终归需要解决,美国也终归会回到谈判桌前。
全球性环境与发展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主席斯蒂尔(Andrew Steer)在发给记者的信件中称,这是对世界不利的鲁莽决定,对美国来说更糟糕。
斯蒂尔表示:“这一决定基于上个世纪的经济学,并将把美国带回上个世纪的经济之中。(该决定)不仅反映出对美国企业创造力的严重低估,并将拖累美国企业应对21世纪新经济的能力。放弃《巴黎协定》后,美国肯定会失去在低碳未来的新工作和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于清洁能源投资的信心有所下滑。根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6月7日发布的《2017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尽管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燃料容量新增投资约等于化石能源投资的两倍,2016年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投资较2015年仍下降23%。
光照充足地区的太阳能路灯
在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2016年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为1166亿美元(约合7930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下跌30%,发达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投资下降14%,总额为1250亿美元(约合8500亿元人民币)。投资的主要流向仍为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上述报告提出,如果希望达成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所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都还需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对化石能源的补贴继续阻碍着进步。从全球来看,对化石能源和核电领域的补贴仍远远超过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补贴。截至2016年底,全球有50多个国家承诺逐步取消化石能源补贴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这还远远不够。2014年,化石能源补贴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比例为4:1,这就意味着,每给予可再生能源1美元,政府就在化石能源领域付出4美元,从而加重了对其的依赖。
不过,张俊杰表示,如果在这段低潮期里,中国选择与国情相符的减排目标,坚持与经济增长相容的低碳政策,长期来看,会在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政策经验方面积累起比较竞争优势。
作者:冯迪凡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