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光伏装机2GW以上

2017-06-08 16:13:21 太阳能发电网
  日前,贵州省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十三五”末装机规模达200万千瓦以上,其中“十二五”结转40万千瓦。 “十三五”期间,以能源科技创新为重点任务。发展高效逆变器结构和电能利用架构,光伏智能化数据平台技术,提高光伏
  (三)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推进能源节约,确保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达到国家要求。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理用能、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的长效机制,实施全面节能行动方案。
  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煤炭入洗率,到2020年全省原煤入洗率达到80%。加快低品质煤提质利用,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大力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沿空留巷技术,积极开展矸石用于采煤沉陷区回填和道路建设填充,支持和鼓励在重点产煤市县建设一批煤矸石砖厂、水泥厂、建材厂等,鼓励水泥厂利用煤矸石代替粘土生产水泥或作水泥混合材料。大力开展矿井水综合利用。选择一批矿井开展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重点用于矿井生产、煤炭洗选加工、煤化工等企业用水及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用水。到2020年,矿井水排放量2.8亿立方米,综合利用量2.24亿立方米,赤水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敏感区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积极推广高参数先进发电机组和淘汰低参数小机组。严格执行能效、环保、节水和装备国产化等标准,稳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型煤炭深加工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推动清洁用煤、节约用煤和高效用煤。


  加快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步伐。按照高效环保、绿色发展的原则,优先安排和布局高效火电机组。积极推进低热值煤发电、热电联产项目。通过“上大压小”、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实施现有煤电机组节能改造。认真落实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等各项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快燃煤电站节能减排改造步伐。
  加强能源领域节能减排和实施电能替代。开展节能降耗专项行动。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知识,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建立健全节能降耗体制机制,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加快能源领域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重点在居民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逐步实施电能替代,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提升电能替代设备的智能化生产和应用水平。
  推动用能方式转变。以抓好贵阳市、遵义市、兴义市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开阳县、水城县、威宁县、西秀区建设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城乡用能方式转变。在城市大力实施煤改气工程,在工业园区推广分布式能源,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小水电、农林废弃物、养殖场废弃物等的开发利用。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基础设施,初步建成覆盖主要市州所在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气基础设施。鼓励创新商业模式,鼓励在新能源汽车购置、投融资、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商业创新,鼓励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大数据等信息产业高度融合。改善优化使用环境,对新能源汽车在车牌选取、尾号限行、车辆年检、停车费用等方面的提供便利或优惠。
  (四)促进资源配置发展,推进能源开放合作
  加强能源互联互通建设。巩固现有渠道,扩大石油、天然气储备和输入规模,充分发挥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的作用,加强支线管道和下游接气工程的建设步伐,完善燃气、储气设施的配套建设,保障用气安全,提升管道天然气在贵州省的覆盖率。扩大成品油储备和输入规模,提高保障能力。在继续抓好“西电东送”工程实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快黔电送桂、黔电送湘、黔电送渝等周边区域送电工程,优化电源电网结构,提高送电质量。
  深入开展能源技术合作。深化与优强能源企业的合作,加快煤层气、页岩气勘查开发。继续深入推进煤层气地面抽采示范项目,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的合作,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进程,尽快实现煤层气、页岩气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开采利用。
  认真落实合作协议。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认真落实省际、区际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围绕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和技术资金等问题,加强对话、交流,巩固扩大合作成果。
  (五)坚持共享成果发展,推进能源服务建设
  加强城乡电力配网建设。进一步加大建设改造力度,以满足用电需求、提高可靠性、促进智能化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城乡、协同推进,用五年左右时间,着力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问题,推动装备提升与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监督落实,全面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
  加快小康电建设。重点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理顺农村电网管理体制、农网电压质量提升四大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现有变电容量不足、布点不够、线径过小等问题,提高电网供电能力,适度超前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解决城乡居民用电客户交费难问题,缩小城乡电力服务差距,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消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推进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解决农村电网供电质量不高、低压用电“卡脖子”问题。
  深入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农村电网中心村改造步伐,全面解决农村电网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等瓶颈问题。针对大中型及骨干水源工程覆盖不到的区域,通过配电网建设改造,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统筹考虑具备条件贫困户增收需求、电力负荷及电网建设现状,统一规划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积极开展分布式光伏扶贫,在省内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推广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鼓励相关光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光伏扶贫行动,根据各贫困地区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适宜的扶贫模式,完善光伏扶贫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光伏扶贫效果。

  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32惯,因地制宜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开发利用养殖场废弃物、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普及经济实用技术,促进农村炊事、取暖和洗浴用能高效化、清洁化。积极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完善农村能源基础服务体系。推进城镇能源供应设施和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液化气供应站、加油站、清洁煤配送中心、型煤加工点和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类能源设施维修和技术服务站,培育农村能源专业化经营服务企业和人才,增强能源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着力提高民用天然气供给普及率。加快建设天然气输配管网和储气设施,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逐步理顺天然气价格,培育和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扩大居民生活用气规模。
  

  (六)保障公平高效发展,推进能源体制革命
  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深化煤炭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强化资源配置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相衔接,兼顾各方利益,合理设置矿业权,引导优势矿产资源重点向煤、磷、铝、钢、锰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配置,推进资源型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矿业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加快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切实为煤矿企业减负。完善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规则,建立煤炭企业集团有序进入、退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规划一批、生产一批、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煤矿产能接续制度。
  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以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化建设、售电侧改革和建立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建设为重点的贵州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电力市场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用电企业、售电公司进入电力市场,与发电企业自由协商、洽谈签订电力交易合同;建立优先购电制度和优先发电制度,通过优先购电制度保障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居民生活用电等,通过优先发电权制度,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全额消纳;按照“政府主导,共同组建,稳妥推进”的原则,完善和规范贵州电力交易中心职能,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加快推进售电侧改革,协调组建贵安新区直管区配售电公司,完善兴义市地方电网范围内发、输、配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建水电、火电等独立发电公司;按照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规范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逐步实现实时交易,推动发电权交易,建立用电量、电煤价格和用电价格联动机制。



作者: 来源:贵州省能源局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