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十三五”末装机规模达200万千瓦以上,其中“十二五”结转40万千瓦。 “十三五”期间,以能源科技创新为重点任务。发展高效逆变器结构和电能利用架构,光伏智能化数据平台技术,提高光伏
三、重点任务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改进现有科技研发基础和条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搭建技术开发和应用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发、重大装备、工程示范”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体系。力争2020年建成非常规天然气勘查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等2~3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依托重点工程带动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在能源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升能源及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发展先进能源装备制造业。支持中煤盘江重工有限公司、西南天地煤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长征电气公司等在产品制造、技术研发方面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
加强能源重点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开展煤炭绿色、高效、安全开发,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智能机械化开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坚持智能化与机械化相融合,重点推进兼并重组保留煤矿采掘机械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建设协同控制智能化井群、一体化控制智能矿井。发电与输配电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储能技术,页岩气煤层气勘查开发利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加强重点领域能源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大天然气应用技术推广,形成一18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或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鼓励煤电企业依托现有煤电机组,直接面向终端用户,重点围绕具有电、热、冷负荷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等,提供电、热、冷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多能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能源供给与用户互动的综合智慧能源供应业态;积极开展智慧供暖业务,推进电能替代,构建多能协同的能源消费格局;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智能充放电站等基础设施;以分布式能源网络用户为基础,鼓励发展智能用电,促进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鼓励家庭、企业能效管理等新型业务开展;加快智能网络建设和智能电表普及,实现能源消费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大力推进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能源大数据平台。
(二)实现多元协调发展,推进能源供给革命
优化能源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根据资源分布、主体功能区定位,按照产业化、园区化、基地化的发展路径,优化能源生产开发布局,重点规划一批煤电化一体化基地、新能源开发利用基地、页岩气煤层气勘查开发基地,形成“一带三区一中心”的能源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毕水兴能源富集综合开发聚集带、黔北页岩气及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20发区、黔南黔东南风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区、黔东页岩气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区,打造贵阳能源交易中心。
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兼并重组、产能置换、财政奖补等方式引导30万吨/年以下煤矿淘汰退出,分解落实“十三五”年度目标任务,有序退出煤炭落后产能,加快培育释放先进产能。通过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降低开采成本,提升煤炭质量,进而提升煤炭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深化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并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生产结构的调整,到2020年,形成全部矿井为30万吨/年及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开采、全面实现智能化控制、稳定保障电煤供应和其他用煤需要、符合集约安全高效绿色要求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大中型矿井产能占80%以上,力争单一煤矿主体企业集团规模达到300万吨/年以上。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深化企业改革重组。严格控制正常生产建设煤矿21数量,新建煤矿实行“退一进一”总量控制。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煤矿主体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做大做优。
精准发力补齐结构短板。清洁高效发展煤电。进一步提升全省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加快燃煤发电升级与改造,努力实现供电煤耗、污染排放的降低,打造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煤电产业。
健康有序发展风电。加强风能资源普查及评价,加快适用于贵州高原山区风电机组的研发。培育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企业,积极推广低风速风机和智能风机,加大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处理好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风电项目管理办法,加快已建风电项目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步伐。
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加强太阳能资源普查及评价,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及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国家光伏扶贫政策为契机,以“5个100工程”为载体,加快农光一体化、风光互补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大型楼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优化发展水电。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优化发展中小型水电站,对有条件的水电站实施扩能改造升级。优化水电调度运行,提高水电利用率。在乌江、红水河流域规划布局抽水蓄能电站。
积极推进核电前期工作。按照国家内陆核电政策,积极推进核电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申报、规划厂址保护等前期工作。
实现页岩气、煤层气开发的重点突破。加快省内页岩气、煤层气的勘查开发和利用。重点建设习水、正安、岑巩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项目,打造黔北和黔东北两大页岩气开发基地;重点建设盘江矿区松河煤层气、织纳矿区及黔北矿区枫香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项目,打造盘江矿区、黔北长岗-鸭溪区及织纳矿区三大煤层气开发基地。加强合作,推动中石化、中石油矿权区块内非常规天然气的加快勘探开发。
积极开拓天然气市场,实施“气化贵州”工程。“十三五”期间,重点开拓以下几个天然气市场:大力发展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用气,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的油改气工程以及LNG重卡、城际交通的推广,大力推进车船用天然气,积极推进天然气采暖和空调用气,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稳定发展工业用天然气市场,适度发展天然气调峰电厂。
进一步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加快省内50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由“日”字型环网逐步完善成以黔中经济带中心环网和南、北部通道为重点的“三横一中心”输送网络。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着力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等问题,推动装备提升与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25的配电网络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煤矿供电相关配套输变电项目建设,缓解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供电瓶颈。以中缅线、中贵线、桂渝线国家基干管道为主导,规划省内八条省级管网干线和市州“县县通”管网支线,打造相对独立但互联互通、调配灵活的全省管网系统,形成“基干一横二纵,八条省级管网干线,九个城市高压环网”(简称“1289工程”)为主的省级基础骨架主网,其中8条省级支线管网1800公里,其它2200公里,建设规范合理的统一输配体系。推动中缅原油管道国内二期及北海—贵阳成品油管道复线建设。依托湘黔线、川黔线、黔桂线、贵昆线和南北盘江、红水河、乌江通道,形成以铁路为主体,公路、内河航运相配合的煤炭快速输送通道。统筹省内省外运煤需要,分级负责加强对现有运煤公路养护,规划建设一批与高速公路连接的县乡级运煤专线,构建以重点煤炭生产地区为骨架的煤炭物流节点网络,确保煤炭运输便捷、通畅。到2020年铁路运煤能力达到6000万吨。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推动用户居住地、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加快示范推广地区充电网络建设,推动城际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大力推动旅游景点及高速公路充电服务网络建设。
作者: 来源:贵州省能源局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