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坤:实施能源革命战略 促绿色低碳发展

2017-05-15 14:08:26 太阳能发电网
  我国刚刚公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以下简称《战略》),把握世界能源发展的大势,明确了我国能源革命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潮流,明确能源革命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取向  自工业革命以来
 
  二、以积极紧迫的能源革命目标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十八大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新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形成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则是其最重要的领域和关键着力点,并将以积极紧迫的能源革命目标为导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主要目标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益。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制定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的约束性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省市,强化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在《战略》中又进一步提出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2020和2030年分别不超过50亿吨和60亿吨标准煤,实施“强度”和“总量”的双控机制,这将进一步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是能源生产革命的核心。首先要大力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促进能源体系的低碳化。从2005—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长10.3%,在总能源消费中占比从7.4%提高到12%,期间可再生能源增长量占世界总增量的40%,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战略》中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15%和20%,天然气比例也将提升到约10%和15%,在能源需求总量仍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不断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即意味着其必须保持远高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增速。从目前到2030年新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近10亿千瓦,相当于美国全部装机总量。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投资规模、新增容量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这也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科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未来新增能源需求将主要依靠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满足,而煤炭消费量则趋于饱和甚至开始下降,煤炭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持续下降。由于煤炭长期以来占总能耗比例在70%左右,2015年已下降到64.4%,到2030年将下降到50%以下,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占据主体能源的地位,因此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仍是能源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努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引领世界清洁煤技术发展水平和方向,不断降低供电煤耗,2020年新建机组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2030年超低污染物排放煤电机组占全国80%以上。控制和减少散煤利用,降低煤炭在终端能源利用中的比例。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一次能源消费中用于发电的比例将不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利用中的占比也将不断提高,加上天然气在终端利用中比例增加,煤炭在终端消费中的比例和数量均将持续下降,将有效控制煤炭利用的污染物排放。积极研发和示范燃煤发电和煤化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CCS)技术,探讨煤炭利用低碳排放的技术途径。以能源体系的革命保障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实现。

  《战略》中重申我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提出的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的目标,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目标纳入国内能源革命战略。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曾经提出到2020年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15年已下降38.3%,“十三五”再实现下降18%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可比2005年下降约50%,超额实现国际承诺目标。到2030年再实现下降60—65%的目标,需比实现2020年目标做出更大努力,年下降率需达4%以上,而预期全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只有约2%,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都低于4%的水平,我国在提高单位能耗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方面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令人瞩目。

  我国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点,这意味着经济持续增长而化石能源消费不再增长甚至下降,也意味着国内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改善。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必要条件是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年下降率大于GDP年增长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将早于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的发展阶段,届时GDP增速也将高于发达国家达峰时的增速,需保持比发达国家达峰时更高的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届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发展和能源替代仍需保持强劲势头。我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并制定非化石能源比例2030年达20%、2050年达50%的目标,可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提供保障,并为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走上气候适宜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奠定基础。


作者:何建坤 来源:发改委网站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