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起到无序,光伏领跑者走到了成功与失败的十字路口。如何收尾目前的项目、“超级领跑者”如何推进?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大同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数几个冠以“煤都”称号的城市,但是随着煤炭产能的严重过剩,同时能源转型不断加速,大同煤炭的光芒正逐渐变得暗淡。然而,在大同煤炭逐渐势微的同时,大片的光伏电池板却在采煤沉陷区上铺
如何领跑?
2016年,受弃光和限电的影响,国家开始限定普通光伏的规模,而中东部又受限于土地原因项目规模效应不明显,此时领跑者计划8个基地5.5GW的电站项目瞬间变成了大企业的必争之地。
整个大同的领跑者计划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它给企业极大限度的解决许多问题。对于普通的项目,各地在指标的申请以及有关土地的各种手续、电网接入等都要走一遍,领跑者把这些都集中起来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如果没有大同的领跑者计划,光伏的技术进步不会那么快,也不会有2016年领跑者项目竞标价格的大幅下降,当然这个下降不包括非理性的极低价格。”李磊说。
领跑者计划的初衷是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光伏技术的领跑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相比2015年的大同领跑者计划,2016年“光伏领跑者”计划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对于技术先进性的争论尤为激烈。
“领跑者在于精,而不在于多。2016年领跑者投标的技术是具备领先性的,但是建成的时候技术可能已经不具备什么领先性。所谓领先需要从各方面来探讨,不是效率高就领先,还是要看度电成本。”陆川对记者说。
通过竞价的方式,“光伏领跑者”计划让业内人士仿佛看到了平价上网的到来。但是领跑者计划是否只是为了追求更低的电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现阶段的领跑者计划最终几乎都是以谁的电价低的方式决出胜者,有一定不合理的地方。“现在一提到领跑者,大家就会简单的想到电价,谁的电价低?事实上这里还是有许多文章可做,比如说谁把光伏技术创新和荒山生态修复、沉陷区综合治理、地方民生改善等结合的好。”李磊告诉记者。
所谓的领跑,应该有一个主线,而这个主线不应该局限于造价低和电价低。接下来的领跑者应该是谁能把光伏和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结合的更好,而且不仅仅是承诺,是谁能够做得好,而且谁在之前做到过。
事实上,领跑者计划采用竞价的手段无可厚非,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它在土地、电力接入上的的边界条件,因为边界条件的变化对于电价的测算是非常敏感的。“在按照最低收益水平去测算出报价后,如果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比如说要增加5000万的设施配套费或土地费用,那一切就会发生变化了,企业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上述知情人士说。
“我们在大同的项目建设条件并不好,面临沉陷区地形复杂、施工面积大、地块分散、山路崎岖等诸多困难。但是最终电站成功建成,不仅为大同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创新、绿色、开放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还对采煤沉陷区产业化综合治理,促进地区能源结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得到了大同市政府的认可。”李磊向记者透露。
综合来看,领跑者一定要做成某一方面确实领先的项目,不一定是全面领先。而且不是规模领跑,要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做到某一项的领先。比如说在塌陷地区,要考虑到生态环保效应;而两淮地区的水面光伏,更多的应该是在漂浮技术上取得成绩。
作者:李帅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