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龙光伏组件“登上”了以色列国会大楼;晶龙建设两个世界最先进的海外工厂;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晶龙共承接30余个国家的光伏项目供货,晶龙光伏正在闪耀全球; …… 这都是晶龙集团“走出去”过程中发生的新鲜事儿。晶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晶澳敦煌10万千瓦太
时光回溯到2014年,晶龙就开始了海外布局,以此来探索如何整合海外科技资源、搭建国际创新平台、提升企业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回顾晶龙集团在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验,靳保芳总结说,晶龙集团与“一带一路”有三大“高度契合”。
一是晶龙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契合;二是晶龙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光伏产品制造商,其产品应用于住宅、商业和地面等光伏发电系统,为能源建设提供可靠的设计、施工及建设,与“一带一路”要求高度契合;三是晶龙目前在世界55个国家设立了办事机构,几乎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主要国家,因此,与“一带一路”覆盖区域高度契合。
“有此三大‘高度契合’,晶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从中考量问题、寻找机会,定能大有作为。”靳保芳满怀信心地介绍。
靳保芳详述了他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国家出台“一带一路”倡议,由内向外将“中国品牌”推向沿线国家,由外向内将沿线市场机遇化零为整,“一揽子”机遇摆到企业面前,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铺平了道路。“传统市场壁垒日趋严重,此时出台‘一带一路’倡议是重大利好,企业无不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经过与欧盟在“双反”问题上的多年纷争,中国光伏企业已将重心逐渐转移至新兴市场。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光伏产品需求也逐渐释放,2017年海外光伏市场将成为中国光伏企业重点争夺的领域。纵观晶龙,借助过硬的技术及战略眼光支撑,率先实现了让制造走出去。
海外工厂投产
马来西亚基地电池产能突破了1吉瓦;越南基地开工建设,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库
海外投资建厂,晶龙集团先人一步。
2015年10月23日,晶龙集团旗下晶澳马来西亚槟城的400MW电池厂竣工投产,这无疑是晶龙依托“一带一路”布局全球的新节点,同时也是将产能“送出去”的第一步棋。如今,马来西亚基地电池产能突破1吉瓦。
对此,靳保芳坦言,2015年,恰逢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晶龙作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领导者,在考虑到投资政策支持、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后,选择在马来西亚建设海外工厂。
把视线转向前五年,中国光伏企业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发展迅速,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重要位置。欧盟及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建立贸易壁垒,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对欧盟及美国出口额大幅下降。面对出口欧盟及美国受到极大限制的局面,中国光伏企业在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和国际新兴市场的同时,海外建厂也成为规避双反关税的主要对策。
靳保芳详述了他对在马来西亚建厂战略的理解,作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一环,马来西亚在人工、建造、运输成本方面,对晶龙而言优势明显。马来西亚与世界各国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外交关系,对海外投资非常支持,特别是对新能源行业。从地理方面来看,马来西亚离中国很近,更好地利用中国供应链资源,从而获取到较低的综合成本。同时,槟城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转口港,能够满足海外工厂的物流需求。此外,槟城的半导体及电子工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可以满足光伏行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靳保芳兴奋地说:“我们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中考量问题、寻找机会,力争沿带沿路的城镇都建成光电城(镇)。”
继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成功投产达效后,晶龙在“一带一路”沿线再布局,2016年11月27日,晶澳越南1.5吉瓦硅片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据介绍,越南日照强度较高,光照资源丰富,特别是中南部地区每年日照天数约300天。按照越南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0%。为此,晶澳公司决定在越南投资建厂。晶澳越南1.5吉瓦硅片项目位于越南北江省光州工业区,总投资约2.8亿美元,项目建设周期3年,分为3个阶段实施,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库。
当前,晶龙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布局全球重点工程实现了质的突破,不仅产品走出去,还实现了企业走出去,迈出了国际化公司的坚实一步,并增设巴西、韩国和墨西哥等海外销售公司,在全球主要市场都建立了销售网络。如晶龙提供了3000组光伏组件给在建的“印度硅谷”阳光工程,深受当地客户青睐。
“过去晶龙更多服务于欧美等海外市场,如今通过积极‘走出去’,进一步延伸价值链,把海外产地采购、物流加工和中国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其中既有价值的创造,也可以服务全球更多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晶龙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靳保芳说。
作者: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