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智库研究》第56期: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我行开发策略

2017-04-20 09:22:54 太阳能发电网
2017年,我国能源发展布局将更加优化合理;风电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海上风电及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不断创新突破;风电、光伏发电消纳难题有望缓解;分布式与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大规模启动;沿海核电建设及核电“走出去”进程稳步推进。
  第二,中游组件出口依存度高,出口增速降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和出口国。2016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5300万千瓦,同比增长21%,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出口光伏组件2130万千瓦,同比增长2%,连续两年出口增长萎缩。近年来出口量下降的原因:一是在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重要市场中,部分市场环境恶化,整体装机量下滑或光伏政策出现波动,拖累了中国光伏组件出口;二是我国内需提升较快,吸收消化了部分出口产能;三是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部分海外建厂企业出口数据未能计入中国海关出口统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依存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出口短期内处于低速增长阶段。

  第三,下游应用结构调整,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下游应用环节仍以地面电站为主,弃光问题严重。而分布式光伏贴近用户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形式符合太阳能本身分布式的特点,可实现大用电量区域对太阳能发电的高利用率,因此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也成为必然趋势。《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分布式光伏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首先,创新分布式光伏建设模式。未来,分布式光伏将在更大范围内安装,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公共建筑、光伏新村和光伏小镇等,根据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其次,新增装机向中东部发展。按照规划中2020年重点城市建设目标,国内光伏下游装机将向中东部地区倾斜,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这些地区大部分光伏建设以分布式为主。最后,结合电改推进,实现光伏企业较高售电收入。按照东部地区工商户用电价格计算,分布式光伏项目售电给当地工商户的收益水平可高于并网。《规划》在电改定义范围内强调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交易,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靠近用电负荷分布,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区域中低压配网系统,鼓励配电网企业服务分布式光伏接入,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就地消纳、制定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的输配电价。
  4. 区域分布
  我国光伏电站区域分布不均,以西北为主。截止2016年底,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前六位的省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江苏、宁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51%。其中,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四省的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均超过600万千瓦,新疆装机容量已达到862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西北五省装机量全国占比达44%。江苏省累计并网装机容量546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五,是唯一位于中东部的省份。未来,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以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为主。

  (三)核电运行情况分析
  1. 核电运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1)核电新增装机容量小幅下降,未来将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
  2016年,我国核电新增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同比下降0.5%,7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5台,总装机容量达到3364万千瓦。由于政府对新建核电审批持谨慎态度,2016年无新核准项目。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800万千瓦,另有3000万千瓦的在建规模。估算“十三五”期间,全国投运核电装机约3000万千瓦,新开工建设约3000万千瓦以上。未来,核电有望持续稳步扩容。预计2017年,全国新增核电装机容量约640万千瓦;至2017年底,核电总装机量有望达到近4000万千瓦。

  我国拥有两条第三代核电技术,在核电走出去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同时,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仅“一带一路”就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核电机组达到126台,总装机规模约1.5亿千瓦,市场空间广阔。未来我国将借助双边及多边合作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领域交流,继续深化与英国、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核电出口重点目标国的合作,积极推广我国核电技术、产品及服务,稳步推进核电走出去战略。
  (2)核电发电量增速放缓,未来发电量维持平稳增长
  2016年,全国核电发电量达到2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底,核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为3.61%,较上年同期提高0.56个百分点。根据“十三五”期末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到2020年,核电新增发电量将达到2000亿千瓦时,预计2017年核电新增发电量约为400亿千瓦时,全年发电量253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约19%。

  (3)核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短期内核电利用率或处低位
  2016年,我国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042小时,同比下降361个小时,已连续三年下降,三年累计下降832小时。当前国内在运的30台核电机组中有12台机组的设备平均利用率不足70%。其中,辽宁省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为4982小时,是全国唯一低于5000小时的省份,红沿河核电厂4台机组均发生了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或临停备用情况,机组利用率全国最低。我国核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两年用电增长放缓的同时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导致部分核电机组降负荷运行甚至停机备用。由于电力行业供给结构性过剩,区域和结构失衡的情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未来一段时间内,核电利用率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 来源:民银智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